王子晋祠

王子晋是嵩洛地区的王姓始祖?

王子晋是嵩洛地区的王姓始祖?  王姓起源 王氏祖先 王姓的始祖 王姓第一位先祖 王家的祖先 王子晋庙 王子晋祠 王子乔祠堂 第1张

小时候,常听大人讲王子晋驾鹤成仙的故事,曾被王子晋由周灵王太子而隐居深山所感动,还为其刻苦品笙学艺,优美的笙音引来菊花仙子拍手叫好。那时就幻想能到子晋成仙的地方看看。长大后才知道,王子晋的故事就发生在家乡的嵩山,不禁为之感到自豪。但由于工作忙,无暇前往领略其胜景。直到2000年嵩山探胜考察才去了太子沟,又登子晋峰,拜谒了缑山子晋庙,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后来这二十年因本人姓王,对王子晋这位祖先特别关注。又无数次到这些地方考证,并参加过无数次全国王姓宗亲大会,再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种种迹象表明:王子晋与嵩洛地区王姓起源,或者全国王姓的起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故此撰写此文,以求教诸位方家。

一、嵩山太子沟是王子晋隐居地


王子晋是嵩洛地区的王姓始祖?  王姓起源 王氏祖先 王姓的始祖 王姓第一位先祖 王家的祖先 王子晋庙 王子晋祠 王子乔祠堂 第2张

太子沟太子脚印

沿登少公路西行,至郭店村东,再沿崎岖的巩登旅游公路北行,穿过天下第一女僧寺院永泰寺,便是太子沟。此沟就是2600年多前东周灵王的太子晋修道成仙居住过的地方,名曰太子沟。王子晋又名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生性好道。虽然贵为太子,却寂寞寡欲。周灵王(公元前571年-前545年)二十二年, 王子晋游于伊水和洛水,遇到道士浮丘公,随上嵩山太子沟修道,喜欢吹笙。几十年后七月七日,王子晋乘白鹤升天而去,远近可见,人们说:“王子登仙。”王氏之先出于王子晋,其子敬宗为司徒,号曰王家,因以为氏。

(一)文献记载王子晋依据确凿


王子晋是嵩洛地区的王姓始祖?  王姓起源 王氏祖先 王姓的始祖 王姓第一位先祖 王家的祖先 王子晋庙 王子晋祠 王子乔祠堂 第3张

《列仙传》云:“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上。嵩山,号称天室,气势磅礴,巍峨雄伟,峰峦起伏,重岩叠翠,山谷幽幽,秀丽清雅。太子晋忘却了他过去享有的富贵荣华,在他看来,富丽堂皇的宫殿怎能比得上这绿林野屋。在这里,日出如华,日落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呦呦鹿鸣,在野之坪。其修道也,静心净气,以求真谛,如矿出金,如铅出银,因为只有洗练后的心,才能像明净的潭水一样,从深山远处流出天光云影的芳春。只有修道,其心才能像晶莹的明镜一样,须眉毕现显示人的精魂。修道多年,太子晋大彻大悟,行神如空,行气如虹。他传语家人,七月七日在缑氏山(今偃师市境内)等待。至期果见太子晋立于山巅。此时的太子,羽冠鹤氅,玉貌丹唇。他取出玉笙,才奏一曲,清风习习而来;奏第二曲,彩云飘飘而至;奏至第三曲,见白鹤成对,翔舞于空中,孔雀数双,栖息于林际,百鸟和鸣,宫商协调,皇皇悦耳。太子晋举手谢时人而去。

这里所说的是,周灵王二十一年(前551年),伊、洛二水泛滥,王宫也受到洪水的威胁,就在这个时候,太子晋与周灵王在治洪策略上发生分歧。周灵王准备沿用壅堵的方法,太子晋反对道:“不可,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同时以禹的父亲鲧用壅堵的方法治水失败的教训批评了周灵王的治水计划。忠言逆耳,也许是太子晋的批评过于尖刻了吧,周灵王一怒之下将太子晋废黜为庶人。太子晋被废黜后,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他在嵩山道士浮邱公的指点下,隐居嵩山,三年后,就抑郁而终,年仅十七岁。但有书记载周灵王的太子晋并没有死,而是成了仙人,升到如前所说,王子晋是个喜欢弹奏和歌唱的人。据说他最擅长的是吹笙,能从笙中吹出像凤凰呜叫一样的声音来。他常常一个人到伊水、洛水的岸边去漫游。有个叫浮丘公的道士,看见王子晋有仙风道骨,就把他引到嵩山上去修炼,他在山上一住就是三十余年。三十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见,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太子晋被贬,这是古今皇太子被废为平民的第一人,因而声震天下;事载《逸周书》太子晋解之章。太子晋是一位忧国忧民,吹笙作凤凰鸣的仙人和神人。孔子删诗书,至此曾投笔叹曰:“惜夫,杀吾君也。”太子晋如不被灵王所废,那么他将是东周帝王。另载:姬泄心的长子姬晋天性聪明,喜欢吹笙,能吹奏出如同凤凰欢鸣一般的乐曲,令人陶醉。姬泄心对他十分钟爱,立他为太子。不料,太子于17岁时突然得病身亡,姬泄心哀痛欲绝。传说当时有人见灵王如此悲伤,担心这有损他的健康,就利用迷信编造了一段情节劝慰他说:太子现在沟岭上,骑着白鹤,吹着笙。他要农夫转告灵王,暂不必挂念,他现随仙人浮丘公居住在嵩山,十分快乐。姬泄心听了却反而更加怀念太子,日夜不宁,神情恍惚。公元前545年11月的一天深夜,姬泄心迷迷糊糊入睡,梦见太子骑着白鹤来迎接他。他惊醒后说:“我儿来迎我,我应当走了。”于是命令传位于次子姬贵。癸巳日,姬泄心病死。

唐代武则天来到嵩山封禅时,立制了御书《升仙太子碑》。武则天借古谕今,对当时的大唐社会作了尽情地讴歌。说她是“承天命,开基业”,“正八柱于乾纲,纽四维于坤载”,“郎堤封于百亿,声教洽于无垠,被正朔于三千,文轨同于有载”,而且人口众多,政令通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族和睦,天下太平。

(二)嵩山太子沟遗迹与记载吻合


王子晋是嵩洛地区的王姓始祖?  王姓起源 王氏祖先 王姓的始祖 王姓第一位先祖 王家的祖先 王子晋庙 王子晋祠 王子乔祠堂 第4张

步入太子沟,沟口处便观得奇石林立,两山石壁如同天公雕刻一般,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如虎如狮,如猴如象,成群结队,或上或下,或立或卧,一个奇似一个,令人目不暇接。据传当年太子在此品笙,委婉动听,惊动了天上的神兽,成群结队前来听笙。山下的狮虎排成仪仗,夹道迎送从而留下了仙迹。

在太子沟口北有一块数丈高的巨石,顶上四处出檐,形状似伞,檐下的石柱像伞把。传为王子晋曾在此避雨,故名“太子伞”。伞下有石,砥衡若儿,痕若臂股,形象逼真,此石叫太子归来石,即“太子石”。在太子石东部有奇石组成一架龙体,龙头朝南,龙背向上。龙背旁有一石池,呈椭圆形,长七尺许,宽约二尺,深半尺余,活像一只大脚,印入石中,池前五趾分明,脚尖朝西北,脚跟朝东南,整个脚印清晰可辨。传为王子晋成仙后,三载返回,落鹤子晋峰,因急待想看曾栖宿30年的故地,便一只脚从峰上踩下,落在石上,印下此脚印。脚印形成一池,池内有清水,终年不涸。说来也怪,池周围上下浑然一体的石上,竟能有水,令人称奇。另有传说,此池为王子晋沐浴濯足的地方。池水似镜,坐池边,周围奇景映入池中,颇为美观。这就是中岳嵩山有名的“石池耸崖”胜景。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赞王子晋:“妙哉王子,神游气爽;笙歌伊洛,拟音风响;浮丘感应,接手俱上;挥策青崖,假翰独往。”

南北朝时期文坛宗师庾信赞曰:“昔闻王子晋,轻举逐神仙;谓言君积善,还得嗣前贤。”

唐代女皇武则天有诗云:“但于闺阁熟吹笙,太白真仙自有情;他日丹霄骖白凤,何愁子晋不闻声。”诗人沈佺期留诗:“忆昔王子晋,凤笙游虚空;挥手弄白日,安能恋青宫;岂无婵娟子,结念罗帷中;怜寿不贵色,身世两无穷。”

诗仙李白也这样赞扬王子晋:“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金骨既不毁,玉颜长自春;可怜浮丘公,猗靡与情亲;举手白日间,分明谢时人;二仙去已远,梦想空殷勤。”

宋代诗人楼异写诗赞颂此景曰:“当年曾悟镜中形,道骨仙风拟紫冥,二十四峰明月夜,玉笙须向揖仙听。”

在太子石的左右崖畔,立石如笋,峭直中空,罗列为伍,称太子嶂。其西北山上为一片奇石群,形态各异如画。一石似老翁面向太子石,称老翁拜太子;一石似一脚独立,一手遮额,称行者独尊;一石似马腾空,称天马行空;一石似女抱子,称母爱;还有数石如睡狮,如卧虎,如雏鸟盼母,如天狗护府,如雄鹰阅世,千姿百态。石旁有一石洞,相传为嵩山之神浮丘公考验太子晋,化一老人和美女,指洞说亲,成婚于洞中。子晋听后,顿足而去。人称此洞为新媳妇屋。洞旁有一石庵,仰面观望,石壁上有一组红石线,构成一幅女娲补天图,耐人寻味。

王子晋是嵩洛地区的王姓始祖?  王姓起源 王氏祖先 王姓的始祖 王姓第一位先祖 王家的祖先 王子晋庙 王子晋祠 王子乔祠堂 第5张

太子沟口奇石嶙峋

在沟北岩上又有几组奇石,一组似钟鼓架于楼上称钟鼓楼,一组在岩壁上似为:“云仙”二字和一幅石线人形图案,称太子图,甚为奇幻。在子晋峰下的百丈悬崖石壁上有一天然门洞,洞口古藤盘绕,洞内冷风习习。传为王子晋当年读书修道30余载居住过的地方,人称太子洞,亦称太子门、太子走游洞等。洞沟底曲径而上,约行1公里山路,在沟底还发现两个巨石,巨石上红黑白线分明,恰如天然画龙点凤图,笔者称其为“龙凤呈祥石”。

观罢太子沟返回,穿过永泰寺北墙,并从此攀上子晋峰,但见子晋峰上奇石林立。登子晋峰再俯瞰山下群石,那鸟、马、猴、虎等奇石全都目视一方,拉长脖子,支起耳朵,全神贯注,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维妙维肖。俨然一个天然雕刻的动物园。传说,有天夜里,王子晋曾在此山顶吹笙,婉转悠扬的笙音传到天空,传遍五湖四海,令天上的神鸟、神兽听得如痴如醉,纷纷来到此听五子晋品笙,直听得神魂颠倒,忘乎所以。待王子晋笙音停后,这些神鸟神兽们愣过神来,忽然发现天早已大亮,他们泄露了天机,已无法返回天界,便各自化为石头,永驻此山。明代诗人傅梅登子晋峰吟诗道:“王子飞天去,千山空月明;我来峰上坐,犹如听吹笙。”

王子晋胞妹观香,随同哥哥来嵩山修道,居住在子晋峰南观香峰下的天然石洞中,后人称此洞为皇姑洞。洞下30米处有一天然奇石,像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面西端坐,高约4米,身着黑色素装,发如凤冠,轮廊清晰,传为观香石。子晋住在太子沟,观香住在观香峰下皇姑洞。一日,观香到太子沟求哥学笙,不料看到哥哥正在太子湖中洗浴,观香很难为情地折身而回。此后,为了兄妹俩修道传书,疏通联络,在山坡上修筑一条地下管道,用水传递书信,名曰“水道传书”,俗称“顺书匣”。如今农民在子晋峰周围垦荒中还不断挖出石渠件。现在太子庙和永泰寺内均存放有的近年挖出的石渠件。

观罢太子沟和子晋峰奇景,自然想听一听王子晋驾鹤成仙的故事,在我们的邀请下,一位老农,再次给我们讲述了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边听边看眼前太子沟之景,细品故事的味道,其寓意颇为悠远而美丽。

(三)王子晋驾鹤升仙的故事凄婉美丽


王子晋是嵩洛地区的王姓始祖?  王姓起源 王氏祖先 王姓的始祖 王姓第一位先祖 王家的祖先 王子晋庙 王子晋祠 王子乔祠堂 第6张

相传东周灵王的太子,名叫晋。人们称他为王子晋,也称太子晋,又名王子乔。王子晋自幼喜欢吹笙。他吹的笙,声如凤鸣,婉转悠扬,十分动听,宫中人都喜欢听他的笙声。特别是他的妹妹观香,一天听不到他吹笙,就没精打采像丢了魂儿;两天听不到他吹笙,就身若有病,魂不附体。王子晋见妹妹喜爱听笙,就让妹妹学吹,但观香怎么学,也赶不上哥哥的笙声好听。

当时的东周王朝,诸侯纷扰,天下不宁,王室衰微,明令不行。子晋对王宫生活感到厌烦。一天,他吹着玉笙,走出皇宫,离开了繁华的京都洛邑,涉水登山,求师问道,往来于伊洛之滨。他见伊洛水滔滔东流,波澜起伏,就吹着玉笙,唱着歌儿:“伊洛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伊洛之水娇兮,可以濯我笙……”

笙歌声传到离伊洛河百里外的嵩山上。嵩山上当时住着一位道人,名叫浮丘公。他在嵩山修道50余年,遍尝百草,济世救人。这天,浮丘公正在嵩山上尝百草,闻听优美的笙歌从伊洛河边传来,便手扶仙仗,往伊洛河边走去。王子晋见浮丘公年逾古稀,白发苍颜,道冠朱服,手扶仙杖,知道来人非凡,便走上前去向浮丘公深施一礼。

浮丘公说:“王子想找清静,何不登上嵩山?那里飞瀑腾空,层峦叠翠,崖石嶙峋,气象万千,实是深造之良地也!”

王子晋说:“师傅,您……”

浮丘公又说:“我是出家修道之人,久居嵩山,常闻王子的笙音,早想会见,今日见到王子,诚感幸运。不过王子的笙声华而不实啊!”

王子晋听后,又向浮丘公深施一礼,道:“弟子愿随师傅上嵩山。”

王子晋随浮丘公来到嵩山,见巨壑深谷,云雾弥漫,高兴极了。从此他在浮丘公指教下,终日吹笙练歌。

自从王子晋出皇宫后,王观香听不到哥哥的笙声,如大病在身,卧床不起。周灵王与正宫娘娘诏遍天下名医,都没有治好女儿的病。有一天,一阵悠扬的笙声随着和煦的东南风传到王宫,王观香仔细一听,是哥哥的笙声,霎时精神大振,病即痊愈,走出王宫,迎着歌声往嵩山走来。

王观香登上嵩山,站到一座山峰上一瞧,东边山峰上坐着一位老翁,道冠朱服,童颜鹤发,手扶仙杖,倾耳细听。北边一座山峰上王子晋盘腿而坐,手托长笙正在吹奏。当朝霞照到嵩山上时,王子晋好像一尊金罗汉,摇身晃膀,吹起九曲之歌:“一曲笙罢,鹏程万里;二曲笙罢,古松增翠;三曲笙罢,和风拂煦;四曲笙罢,五彩祥云;五曲笙罢,山河壮丽;六曲笙罢,日月增辉;七曲笙罢,山岳回鸣;八曲笙罢,出水蛟龙;九曲笙罢,凤凰来仪。”

动听的歌声,真是人听到不走,鸟听到不飞,羊听到不叫,马听到不踢。王观香听得心旷神怡,飘飘欲醉,到了留连忘返的地步。

王子晋笙声一息,忽然黄花丛中,走出一位妙龄女子,面如满月,明目皓齿。子晋在宫中见过千万美女,都比不上此女的姿色,因此对她十分倾慕。这时女者嫣然一然,柔声细语地说:“王子的笙声真好听啊!愿你长奏百年!”

子晋说:“你是哪方人士,咋来这里听笙品韵?”

女者说:“我是菊花仙子,特来中岳散花,恰遇王子弄笙。你若愿意脱离凡尘,可到瑶台一会,我定厚礼相待。”说罢,脚下生出一朵彩云,飘然而去。

以前子晋在王宫宗室,因不满朝廷的残暴,触怒过灵王,受过多次斥责。如今他到了欢乐的妙境,又见女者如此多情多意,便不愿回宫。正在这时,从天上又传来菊花仙子的声音:“王子你若有心,明天面向东南,重奏九曲之歌,那时有一仙鹤,驾你上天宫来。”

王子听完,非常高兴,恨日月不明飞转。第二天早晨,他见妹妹王观香也登上嵩山,高兴之余,把菊花仙子邀请之事,讲给妹妹。王观香听后非常羡慕,只是以后听不得哥哥的笙声,就要哥哥教她学吹九曲之歌。

子晋对她说:“你可拜浮丘公为师,他会教你吹出优美动听的笙声!”说罢兄妹俩来东峰拜见浮丘公。

浮丘公见了子晋,笑着说:“洞笙引凤,王子要升天了。”

王子晋听后问:“师傅知道了此事?那怎么升上天宫瑶台呢?”

浮丘公递给子晋一张红纸。子晋一看,红纸上写着四句话:“王子面东南,九曲歌三遍;仙鹤拜会你,乘它会瑶仙。”

王子晋看罢,便说出妹妹要拜他为师的事。浮丘公听了,认真地对王观香说:“你能吹过三个花开花谢,我自去教你。”说罢扶仙杖而去。

王子晋是嵩洛地区的王姓始祖?  王姓起源 王氏祖先 王姓的始祖 王姓第一位先祖 王家的祖先 王子晋庙 王子晋祠 王子乔祠堂 第7张

位于嵩山下的古代白鹤观

王子晋是嵩洛地区的王姓始祖?  王姓起源 王氏祖先 王姓的始祖 王姓第一位先祖 王家的祖先 王子晋庙 王子晋祠 王子乔祠堂 第8张

第二天,王子晋一早就坐在山峰上,面朝东南方,连奏三遍九曲之歌。歌声刚停,从东南方飞出一只白鹤,在嵩山三鹤峰小憩,就停在他面前,连连点头乍翅。王子晋见这只白鹤个大如案,就往鹤背上一坐,白鹤展开翅膀,便往天宫瑶台飞去。王观香看见哥哥乘鹤升天,誓死不回皇宫,坐在那个山峰上,整天静心吹笙。

王子晋乘鹤飞上瑶台,会见了菊花仙子,两人结为夫妇,十分恩爱。闲暇时节,夫妻相伴,同乘白鹤,遍游天下名山大川。他们飞哪里,王子晋的笙声就响在哪里,菊花仙子就把花播种在哪里,夫妻俩倍受世人尊敬。

他们来到缑山,缑山上建造了“升仙观”;他们来到雁荡山,有一段山岭起名“仙亭山”;他们来到乐清县游玩了两座山,一座山起名“笙台山”,一座山起名“吹台山”。中岳嵩山呢,人们把王子晋吹笙坐过的那座山峰称“子晋峰”,并在太子沟内建了太子庙,他的妹妹王观香吹笙坐的那座山峰称“观香峰”;浮丘公坐的那座山峰称“浮丘峰”,白鹤起飞的地方,建了庙院,名叫“白鹤观”。子晋、观香、浮丘三座山峰,早在汉唐时期就列入嵩山七十二峰。白鹤观在嵩山地区有两处,一是石道阎坡白鹤观,二是三鹤峰下白鹤观等等。笔者认为石道阎坡白鹤观是王子晋仙鹤起飞的地方,史书记载控鹤池、鹤岭在此附近。三鹤峰下白鹤观是唐代道士李八百在嵩山炼丹时有三鹤翔其上,故建白鹤观。

二、王子晋文化现象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王子晋是嵩洛地区的王姓始祖?  王姓起源 王氏祖先 王姓的始祖 王姓第一位先祖 王家的祖先 王子晋庙 王子晋祠 王子乔祠堂 第9张

一是历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为之歌颂。有关王子晋的记载从先秦《逸周书》开始,后世正史及遗史记载不断,历代文人在诗词歌赋中大为赞扬。尤其是唐代武则天等帝王的推崇,王子乔在唐代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武则天甚至在宫廷设控鹤监这样的机构,以近幸张易之、张昌宗等领之。近年在陕西发掘的节愍太子墓中,有壁画仙人御鹤图,中国人民大学的王静认为:“经反复甄辨,我们认为节愍太子墓中的仙人御鹤图可暂称为《王子晋(又称王子乔)升仙图》。”由此可见,唐代王子晋形象出现在各类场合,影响所及,众多的文人骚客不惜笔墨吟咏王子晋。如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唐代李白、杜甫等多有吟咏王子乔的诗篇,具有代表性的陈陶《闲居杂兴五首》就说到:“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长爱真人王子乔,五松山月伴吹箫。”

二是以天台神道敬之。唐代对王子晋的推崇影响所及,甚至影响到日本。今浙江台山国清寺伽蓝殿神像即王子晋,唐朝贞元二十年(804),日本和尚最澄入天台山求法,回国后在日本京都比睿山创“天台神道”(即天台宗),王子晋为奉神之一。

追求长生久视的众多帝王,及随意封仙的道教,对王子晋不断的追加封号。南朝陶弘景撰《真诰》所列二十三位神仙中,第五位便是“桐柏真人右弼王领五岳司侍帝晨”王子乔。唐代道士徐灵府所著《天台山记》有:“以仙官授任为桐柏真君右弼王,领五岳司”的记载。五代时王子晋被封为“元弼真君”,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又封为“元应真人”,高宗绍兴(1131-1162)年间加号“善利广济真人”。其封号和名称不可谓不隆也。

王子晋是嵩洛地区的王姓始祖?  王姓起源 王氏祖先 王姓的始祖 王姓第一位先祖 王家的祖先 王子晋庙 王子晋祠 王子乔祠堂 第10张

2014年秋季,千年王子驾云去,今朝白鹤有归来

王子晋是嵩洛地区的王姓始祖?  王姓起源 王氏祖先 王姓的始祖 王姓第一位先祖 王家的祖先 王子晋庙 王子晋祠 王子乔祠堂 第11张

归来的白鹤在水边叼鱼

三是白鹤信仰传承至今。王子乔控鹤飞升,成为中国白鹤信仰或曰鹤神崇拜的始祖。《相鹤经》云:鹤者“阳鸟也,而游于阴”,“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寿不可量”。《淮南子》注:“鹤寿千岁,以极游。”于茂世在撰述《“缑山仙踪——“吾爱王子晋”》中就说道:“张道陵曾在中岳嵩山中峰之下的石室‘承天谷’修道9年。‘承天谷’与子晋修道之所“白鹤观”同在中岳嵩山中峰之下,王子晋鹤游嵩山,张道陵四川鹤鸣山创教,当不只是一种历史巧合”。其实在道教的传承及升仙的追求中,很多时候不仅仅是历史的传承,更多的或许就是一种巧合。白鹤观、栖鹤涧、鹤鸣观等等此类仙道名称可说是遍布祖国名山,除著名的嵩山、桐柏山、鸡鸣山、天台山外,其他实在不可遍数。浙江天台山的许尚枢先生就曾有专文论述王子晋和中国白鹤大帝的信仰。白鹤被道教成为“仙人马”。

王子乔控鹤飞升,在洛阳西汉壁画墓《卜千秋升仙图》中,把王子晋绘作人首鹤身,这或许是王子晋最早形象。成语“驾鹤归西”被民间数千年所传颂。

四是对道教影响极大。首先是道教音乐。王子乔吹笙,引领了道教音乐的发展。道教追求的升仙不老,当然是虚无缥缈的,这很需要音乐的营造氛围。故在道教创立之初,音乐就有重要的作用。而其中笙的作用尤其重要。笙是古老的簧管民族乐器,是古代八音乐器之一。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和”的记载,古时大笙称“竽”,小笙称“和”。至今流行于华夏众多民族中的吹笙就是明证。特别是在超度亡灵之时多用笙乐,或许亦可追溯到王子晋吹笙。

其次是修炼方法。王子晋控鹤吹笙引凤的形象,对道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很多道教修炼方法托名王子晋或王子乔。

再就是服饰器具。王子晋控鹤吹笙引凤的形象还影响了道教的服饰器具等。道教产生之初,道衣曾以氅(鶖鸟羽毛)拈绒,然后编织而成,称鹤氅。其制法早见于汉武帝时方士栾大穿着的羽衣,无袖披用,展如鸟翼,取神仙飞升之意。“鹤氅”二字,晋已有之,《晋书·谢万传》云:“著白纶巾,鹤氅裘。”《世说新语·企羡十六》:“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南朝宋代陆修静定道服有披、褐两种。褐即今所说的道袍。《新五代史·唐臣传·卢程》有:“程戴华阳巾,衣鹤氅,据几决事。”说明此种衣服的形制已经扩展到官宦阶层。

三、王子晋是嵩洛地区王姓起源


王子晋是嵩洛地区的王姓始祖?  王姓起源 王氏祖先 王姓的始祖 王姓第一位先祖 王家的祖先 王子晋庙 王子晋祠 王子乔祠堂 第12张

中华王姓现为第一大姓,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在众多王姓中80%以上都认同王子晋为王姓鼻祖,有“天下王姓是一家”的说法。值得注意的是在嵩山脚下的登封市西20公里的大金店镇境内,有个非常著名的王上村。王上村现以王姓居多,王姓分有三系,君王(君王之家)、庄王、民王(或闽王),均言传说是洪洞移民,但查《登封县志》,王上在明清时期是登封八大名镇之一,在明初王上不可能没人,传均是洪洞移民,实难让人信服。值得注意的是,王姓大部分始于周灵王太子晋,后名王子晋。其因与父王政见不同贬为庶民,王子晋携家眷在嵩山太子沟隐居修行,其妹王观香追随兄长也来到嵩山,后驾鹤升仙。嵩山现有太子沟、子晋峰、观香峰、白鹤观、太子庙、太子洞、太子池、公主洞、顺书匣、升仙庙等遗迹可以为证。王子晋有两个孩子,长子王宗敬、次子名讳失传(有言王宗寿),均生在嵩山,并生活在洛阳嵩山一带,150年后其五世或六世孙鬼谷子王禅生在嵩山下,足以证明当时王姓还在此生活。其后代裔孙看到当时诸侯争霸、王室日哀,逐步向四方迁徙。此种说法得到王姓各个派系(嵩洛王、太原王、琅琊王、固始王、三槐王等)多数人认同。

登封王上之名,为上古帝王尊称。该地据安金槐考证古时称上阳城、颍地等。王上是连接许汴洛交通要道,帝王居所,商埠古城。其背依少室似莲如冠,前有颍水环绕如带,群岭拱卫,气象万千,古传为王侯将相之地。周围私访沟、尧背岭、箭沟等地名,皆与唐尧、许由、禹都相关,是中国道儒法兵等思想奠基人之一、“春秋第一相”管仲故里。是裴李岗、龙山文化遗址,明碑载为汉张良故居,汉墓、宋墓遍布村野。东汉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王霸也在附近出生。王上所称民王人口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就有近10万人口,其遍布周边、甚至全国各地,但没有一部完整的家谱,清代中后期(嘉庆六年)家谱所言多是“据传说是明初洪洞移民”,其真实性让人存疑。据历史学家和姓氏学家考证,目前人口超过5000口的家族,可断定并非洪洞移民。王上民王有近10万人口,更不能说是洪洞移民了。

王子晋是嵩洛地区的王姓始祖?  王姓起源 王氏祖先 王姓的始祖 王姓第一位先祖 王家的祖先 王子晋庙 王子晋祠 王子乔祠堂 第13张

王上城隍庙

翻阅历史,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政府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持续17年的元末农民战争主战场在黄河下游、黄淮平原一带,使河南、山东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明朝建立后,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中原诸州,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与此同时,山西晋南一带由于地理环境因素,正好那些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中原一带的老百姓听说那里富庶,并且不打仗,便纷纷往哪里逃。如此一来,与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相比,山西倒是人满为患了。于是朱元璋下令晋南一带的人迁往人口稀少的地方。明朝大移民是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朝政府先后数次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先后移民人口达近百万。

传说,当时全家或一个大家族迁徙的居多,但迁往何处他们都不知道,为了时间长了能记住永远是一家人,他们想出个绝好的办法,就是将有保存和珍藏年代久远的大铁锅打烂,弟兄和近亲们分别身藏一个锅片,以便不管迁到天南海北,只要对成一个整锅,说明就是一家人。于是被迁到中原的山西人多数人家都存着锅片,这些人时间久了还经常怀揣着锅片认亲,当地人就说他们是“打锅货”、“老打锅”。意思是这人是外来的,精神不正常,也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至今还有“打锅张”、“打锅李”、“打锅王”等姓的存在。据此,我们可以认定当时登封境内可能有洪洞迁民,但不会很多,如果多了明代《登封县志》肯定会有记载,但查找明代《登封县志》关于迁民这么大的事却只字未提,并且记载有“明洪武年户口,5415户,31066丁”,王上列为44里(镇)之一。为什么现代的中原人都会认为是山西洪洞迁来的呢?究其原因就是洪洞迁民的“宣传词”说得好,“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可能出自某场亲人离别戏的戏词,但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至今不衰。由于受此歌谣影响,使众多不知籍贯来龙去脉人都误认为是洪洞迁民了。

王子晋是嵩洛地区的王姓始祖?  王姓起源 王氏祖先 王姓的始祖 王姓第一位先祖 王家的祖先 王子晋庙 王子晋祠 王子乔祠堂 第14张

有众多专家早就否定了“大槐树移民”的说法,认为在金元时期做官的,才续写家谱,自然家谱记得详细,那些没作过官的土著百姓,明清只得假托一个来历,所以出现了地名混乱的情况。 ”思考一下,为什么河北、河南、京津、山东亲缘关系最近?因为我们同处华北大平原或附近,从远古开始交流就很方便,关系很亲近。而我们与山西关系就比较远,山西与河南隔着大山。

现在所谓大槐树移民的家谱几乎都是清朝乾隆以后修编的,距离明朝移民历史大约300年。 300年前的事依靠口头流传几人能记得?清朝乾隆修编的族谱对于以前的族谱的描述基本都是“遗失”“磨损”之类的,总之就是老的不见了,要修个新的。实质上,很多压根就没有老族谱,根本不知道祖宗来自何方。宋之前,民间平民是不修族谱的,也就是说族谱只能官修。到了金元时期,游牧民族入住中原,华夏式微,北方汉人很少修族谱,逐渐失去了对祖先来源的记忆。到清朝时,民间突然兴起了修族谱的热潮,很多不知道祖源的只能人云亦云地依托“大洪洞槐树老鸹窝”。至于为什么是山西洪洞大槐树而不是别的,原因不明。我猜测,可能与明朝山西移民有关,这些山西移民是官府主导的,因此有地位,相对其他地方移民,山西移民又是数量最多的,于是对于不知道祖先来自何方的人来说假托来自山西大槐树是最好的选择。正因如此,清朝修得家谱中对于祖先具体居山西何地就很模糊不清,一般都是大槐树,再具体的何县何乡就没了。另外,“山西洪洞说”在明朝之前就有蛛丝马迹,金元时期中原就有家谱所谓来自“山西洪洞”。因为明清时北方人不知道祖宗来源何地,现在就有人认为不知道祖源的北方人是金元后裔、女真后裔或蒙古族后裔。我坚决反对这个观点,这恐怕在清代时兴民间修家谱时,就有这样的谬论,才蒙蔽和造成了众多百姓的误解。现在基因检测表明,北方人与仰韶华夏人关系最密切,北方人是华夏人的最正统后裔。总之,我们是曾经因战乱得了失忆症的汉人的纯正后裔,不是某些少数民族的子孙。

王子晋是嵩洛地区的王姓始祖?  王姓起源 王氏祖先 王姓的始祖 王姓第一位先祖 王家的祖先 王子晋庙 王子晋祠 王子乔祠堂 第15张

.洪洞移民传说色彩太重,包括六个脚趾甲、走路背着手、胳膊上勒痕等,根本不可信,除不知中原汉人都是六个脚趾甲、走路背着手。洪洞大槐树说不见历史记载,山西洪洞人直到清末民国初才知道这事,那时方才编入《洪洞县志》。当时有洪洞人在外听说很多北方人都说自己祖先来自洪洞,洪洞人才知道原来自己家乡这么出名。于是,开始修改县志,在其中加入关于大槐树的文字。

若依家谱记载,华北、东北、西北约有80%是大槐树后裔,也就是超过4亿为大槐树后裔。真的吗?明初全国人口6000万,现在13亿,人口增长了22倍。依此比例算,当时大槐树移民约有2000万。而当时山西全省人400万,山西人口统计表明,明初山西人口几乎没有大数量的减少,甚至是保持平稳地缓慢增长。从数据统计上,看不出山西有很大规模的对外移民。假定山西人口数之所以保持平稳是因为人口增长效应被对外移民抹掉了,即便如此明代山西移民也不会超过100万。 100万乘上22倍等于2200万,2200万除以4亿等于5.5%,也就是说山西大槐树移民的可信度最多5.5%。

为此,本人认为,王上民王不一定是洪洞移民,王上王姓是否为王宗敬留在嵩山一支,居住至今,在下文中进一步解读。

再者《中华王姓大典》载有闽王一支,源于唐末或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王王审知,是固始王姓所迁福建,后代在山西为官,民王与闽王同音,王上民王是否与王审知有关,值得关注,待考。据此王上王姓有六种可能。

1、据祖上传说,可能是与贺姓“生则同迁,死而比邻”洪洞迁民王——太原民王,或于迁徙时的记忆有关;

2、王子晋——王宗敬、王宗寿留在嵩山一支,因王子晋被贬为庶民而称庶民王;清嘉庆六年(公元1802年)民王姓家谱载,“吾宗乃民籍也,世久远,人众多”。说明王姓祖籍就在王上。在王上村北,管子岭东有民王庄遗址,据现散落在田野的陶片初步认定为唐宋时期的遗存物。

3、固始王的祖居地,因以闽国王王审知为荣,而称闽王;

4、闽王后代在山西为官,洪武年间迁来的闽王

5、庄王,历史上有两个庄王,一是周庄王姬佗,东周第三任君主,周庄王姬佗庶子王子颓;二是楚庄王熊旅,芈姓,熊氏,春秋五霸之一,历史上“庄王问鼎”而著名。庄王应该与姬佗和王子颓后裔有关,因为他们当时的活动地就在洛阳、登封一带,值得注意。

6、君王(军王),一是将军王,二应为君王之家,究竟是哪个君王的改姓,有待进一步考证。在王上村北,纪庄自然村东有君王庄遗址,据现散落在田野的陶片初步认定为明代的遗存物。

王子晋是嵩洛地区的王姓始祖?  王姓起源 王氏祖先 王姓的始祖 王姓第一位先祖 王家的祖先 王子晋庙 王子晋祠 王子乔祠堂 第16张

民王庄遗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王上民王是王子晋——王宗敬兄弟留在嵩山一支或是王姓祖居地的可能性最大。原因一是民王目前占据王上村人口80%以上,况且迁居周边和外地的更多,现在可以统计的就有近10万口人之多,由于年代久远无法统计则更多,王子晋生于公元前565年,与老子、孔子是同一时期人,距今2580多年。毋庸置疑时间越久人口就会越多,明代洪武距今600余年仅一支不会繁衍那么多人;二是王上西有一个在当地非常著名的“贺王坟”,面积达100多亩,这是民王的祖坟,东寨门外的分支坟也有数亩,另外其他分支分散的成片坟墓不计其数,从坟葬规模看,民王在此居住的时间相当久远,明代至今不会有这么大的墓群,贺王坟的时间应该在千年以上;三是传说贺姓与王姓是儿女亲家,王姓的闺女嫁到了贺家,在世时共同找了块风水宝地,去世后贺姓靠左安葬,王姓靠右安葬,年复一年就形成了庞大的墓葬群,就是现在的“贺王坟”,目前王上的贺姓虽不多,但周边村庄姓贺者90%以上都说“贺王坟”是他的祖坟,人口也有数万,这也说明“贺王坟”存在的年代相当遥远;四是王上民王一直传说是山西洪洞大槐树人的原因,主要来自“问我祖先何处来”的那首歌谣。才想象出了与贺姓“生则同迁,死而比邻”的故事。由于王上民王没有详细的家谱留存,清代嘉庆六年(1802年)相去431年后才续写家谱,谱序言说:“闻先人言,王氏山西洪洞人也……始祖名讳失传,仅有老茔墓塚可稽……吾宗乃民籍也……自国朝乾隆三十年(1766年)后,各先人宅兆多不附葬。”续家谱时已分出好乐一支、云龙一支、三旬一支、宜春一支,其他名讳失传。从这里面透漏出编谱者庠生文运、太学生文道、举人仲麟、文通等对先祖来龙去脉也无所考。其次是乾隆三十年(1766年)后各支系的墓葬已从“贺王坟”中迁出。再就是“吾宗乃民籍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宗是有户籍的居民,或者是我们是这里的祖居地。另外他们在编谱时各支系名讳已经不知,只续写了在王上居住的几支。从中不难看出王上现在所说“民王”存在的年代有多么久远。

王子晋是嵩洛地区的王姓始祖?  王姓起源 王氏祖先 王姓的始祖 王姓第一位先祖 王家的祖先 王子晋庙 王子晋祠 王子乔祠堂 第17张


代祭祖祭祀视频 点击播放!

代烧-001.jpg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www.wangzijinci.com/post/111.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