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长沙路口镇一明代迁徙户墓碑和族谱透出的信息:湘潭祭祖宗族祠堂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长沙路口镇一明代迁徙户墓碑和族谱透出的信息

  “走进美丽村落 发掘人文精彩”系列报道之五十七

  罗修云 汤和平

  深冬时节,我们在长沙县路口镇麻林村采风,见到两块位置很“另类”的墓碑——这两块明代墓碑坐落于麻林街旁一住户家的小间隔内,上方没有遮盖,墓碑及其碑下英灵“躲进小楼成一统”,安然呼吸着大自然的空气,啜饮着大自然的雨露,碑上的苔藓是历史的积淀和时光的印迹湘潭祭祖宗族祠堂。左右两块倚墙而立的墓碑,颇像两位神态威严、饱经沧桑时间老人,向人们诉说着先民的迁徙足迹和一个家族的兴盛历史。我们注意到,这两块墓碑,右边一块稍大稍高稍前,左边一块稍小稍矮稍后。右边一块碑上所刻的字是:始祖考梁公兴泗大人之墓;左边一块碑上刻的字是:五世租考梁公道公之墓。在观赏了这两块“大隐隐于(室)市”的墓碑之后,我们又去了墓主人的后裔粱正元家翻阅了梁氏族谱。在卷一中有这样的记载:安乐碑梁氏,始祖鼎公,宋淳化中为殿中丞,改除吉州刺史。迁湘始祖兴泗公。卷三中写道:梁兴泗,迁湘始祖,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樟树碑。明洪武十二年己未迁徙于长沙东乡麻林桥土陡塘安乐碑一带。开垦而构居之,自此入籍长沙。当是时广置田产,遂有梁家段名之,称其后子,繁衍聚族而居。田产则守售不定,而安乐碑旧业恢复于清嘉庆,以后作为祭田,由民屋崇祀历代祖先,至同治甲子岁,始改为祠堂,焕然一新。

  这两块墓碑和10卷梁氏族谱,向今人透出了诸多信息湘潭祭祖宗族祠堂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所引发的人口大迁徙多达数十次湘潭祭祖宗族祠堂。人口的迁徙自然地将源于各地之姓氏传播于全国各地。在明代洪武年间,引发过一次“江西填湖广”的人口大迁徙。据统计,在洪武年间,江西移民到湖北、湖南、山西、安徽和江苏者高达210多万人。其实,“江西填湖广”只是全国性的“洪武大移民”的一个缩影,而梁氏墓碑和族谱告诉我们,梁兴泗是“江西填湖广”迁徙中的一员。族谱中记载梁兴泗有兄弟四人,梁兴泗在弟兄四人中排行第四,他名字中的“泗”本应为“四”,可能是他五行中缺水的缘故,“四”字加水旁而成为“泗”。

  接受我们采访的梁正元是梁兴泗的十八代子孙湘潭祭祖宗族祠堂。据梁正元说,梁氏家族中流传着当年梁兴泗兄弟四人“破锅为记”的故事:四兄弟各奔东西,分开前夕将一口铁锅击破成四块,每个兄弟收藏一块,日后各兄弟子孙后代相认,以锅片对接为证。这颇为悲壮的一幕,让人想起宋代诗人苏辙的名作《逍遥堂会宿》:“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此诗表达的是宦海浮沉、聚少离多的苏轼、苏辙兄弟感慨万千、“对床寻旧约”的“误喜”。苏轼、苏辙兄弟从苏辙二十三岁起便聚少离多,苏轼说的“我生三度别”,其第三次别离时间最长: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州,苏辙赴南京任判官,两人始得在徐州会晤,这一别就是7年。在动荡不安的封建时代,苏轼、苏辙兄弟还算幸运,更多的兄弟和亲人一别之后便再难相见;梁氏家族能保全族谱,后人可通过族谱寻根问祖,比起为数众多的一别成永诀的亲人来,也算是不幸中的幸运。梁正元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个台湾的梁氏后裔专程来到他家查看族谱,见到族谱中的祖辈后,一时情难自控,泪流满面。

  那么,明洪武年间为何会引发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呢?对此,专家和民间有多种观点和说法湘潭祭祖宗族祠堂。其中来自民间的说法大抵有三:

  其一说,明朝洪武年间,江西天灾不断人祸频仍,水旱灾害和战争造成民不聊生,有数以万计的农民死于战乱及灾荒,致使江西人口骤减,而幸存之贫弱者不得不离乡背井,谋求生计湘潭祭祖宗族祠堂。人口大量的死亡和迁徙引起社会骚动,造成了“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人口的流动。从梁氏族谱的记载和梁氏后裔关于“破锅为记”的家族传说来看,这一说似乎不太可信,因为迁湘始祖梁兴泗能“广置田产”,并非贫弱之户。一般地说,家境殷实的人家是不会轻易自愿迁徙的,而具有悲壮色彩的“破锅为记”也说明梁兴泗并非自愿迁徙。

  其二说,朱元璋“血洗湖南”后,造成湖南“地广人稀,不见炊烟”的局面,尤以浏阳、长沙、湘潭等被“屠城”之地为甚,而江西在明代以前是全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湘潭祭祖宗族祠堂。虽然江西人口较浙江稍逊一筹,但仍居全国十三布政司的第二位。明朝政府面对影响国内政局与动摇民心的人口压力,于洪武二年(1369)即进行移民活动,以解决“湖广”等地劳动力不足的燃眉之急。关于朱元璋“血洗湖南”在民间流传很广,但《明史》中并不见“洪武血洗”一案的记载(这或许是统治者有意隐藏、淡化这种不光彩的历史),而关于明初江西经济发达的说法,与前面江西其时因战乱天灾频繁造成民不聊生的说法相矛盾,孰真孰假难于判断。不过,在梁氏家族居住的长沙路口麻林一带,当时人烟稀少倒是可信的,因为明清时代当地最大的祠堂便是“梁家段”祠堂,通过该祠堂发脉的梁氏后裔有数千人之多,而梁家人是从江西吉安迁徙而来,由此说明在梁兴泗迁徙到路口麻林之前,其他姓氏的人很少。

  其三说,朱元璋下令 “血洗浏阳”、“血洗湖南”难判真伪,但浏阳和长沙县北部地区遭受朱元璋之害却是事实湘潭祭祖宗族祠堂。众所周知,朱元璋和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陈友谅曾经长期在今湖南湖北江西一带打拉锯战。乱世之中,不少土著浏阳人和长沙人为避战乱背井离乡,加上战死、疫病、逃避税赋和劳役以及朱元璋军队对汉军残余的清剿,几经折腾下来,紧邻江西的浏阳和长沙县北部地区境内“饿殍遍野,十室九空”,另外,因浏阳和长沙人民曾助陈友谅粮饷,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迁怒于浏阳和长沙人民,遂将浏阳和长沙的田赋加倍科征,百姓不堪重负,相继外迁。以上种种,促使土著浏阳人和长沙人“逃散丧亡,抛荒不知凡几”。战争结束后,朱元璋不得不征调大批江西百姓到浏阳和长沙等地安家落户。江西吉安的梁兴泗迁徙到长沙县路口镇麻林,似乎比较符合这种说法。因为作为官吏后裔、庐陵大户的梁兴泗,只有皇帝下令迁徙,他才不得不迁徙;才会有悲壮的“破锅为记”之举。

  专家之于“江西填湖广”也有多种说法,但我们最为认可的,是“洪武大移民”乃朱元璋稳固“家天下”的举措一说湘潭祭祖宗族祠堂。持这种说法的专家认为,“洪武大移民”经历了政治、军事移民到后期的经济大移民;从最初的政府组织移民到民间自发移民的转变。洪武年是明朝建立之初,当朱元璋战胜陈友谅后,有鉴于恢复生产的和削弱地方宗族大户的需要,“江西填湖广”的运动就开始了。明朝移民政策规定凡移民者都必须在官兵的监护下,分别迁往按官方指派的地点。民间还有这样的传说:官方预先张贴告示:除某地的人不迁,所有地方的人都迁,也有的传说限定某日凡愿迁者都到某地报到,当民众齐聚在某地之时,官府便出其不意,调集大批官兵,一举将这个地方团团包围,所到之人不论男奴老幼,一个不留全部迁移。如有不从者便绳捆索绑,一串一串连接起来,在官兵的呵遣下不得不依从。那些留在家里的老弱病残,闻讯后赶来,自然是“爷娘妻子奔走相送、牵衣顿足、拦路哭喊"的凄惨情景了。此时的移民当属于带有强迫性的政治、军事移民。从梁兴泗兄弟“破锅为记”的“壮举”来看,他是奉旨迁徙到湖南的、带有被迫性和不可忤逆性。

  不过,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也还是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措施,包括招抚流亡、放还奴隶、劝课农桑、鼓励开垦等,而为了让移民战略得以顺利实施,也曾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发放棉衣、迁移路费以及安家、置办农具的银两,还允许迁徙户到迁移地之后可以插标占地,并免其赋税三年湘潭祭祖宗族祠堂。有了地就可以张罗着盖房造屋,建立村落。同时,从朱元璋开始,大明王朝致力于中原正统(即儒家礼仪)的恢复与重建。这种努力通过地方士绅的言传身教,很快为普罗大众所仿效,其中修家谱、立祠堂尤为底层百姓所热衷。梁兴泗迁移到路口麻林后“广置田产”,逐步建立了当地“独领风骚”的梁家段祠堂,并创修了族谱,这与当时朝廷鼓励移民的政策不无关系。

  明朝“洪武大移民”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湘潭祭祖宗族祠堂。大批移民的迁徙,促进了湖广的开发。对此,明嘉庆年间的吏部尚书张瀚在《松窗梦语》卷四《商贾纪》中就曾指出:“(荆楚)鱼粟之利遍于天下。”所谓鱼粟之利的“粟”,是指湖广的粮食生产。至迟到天顺年间,“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就已蜚声大江南北。一户人家迁徙到异地之后,繁衍生息,瓜瓞绵绵,成为生生不息新纪元的肇始。迁徙户多为夫妻携子女,几代之后便发脉为一个家族。梁兴泗尽管只是夫妻俩携四子迁来路口麻林,但其四子分别繁育,其后代“称其后子,繁衍聚族而居”。 至五世租梁道公时已是当地的一个大家族了。由于浏阳和长沙县北部地区现有居民大多系外地迁移而来,因而形成“十里不同音”的语言特色。如果说洪武年间各地的迁居户见面时,或许会用“笑问客从何处来”来打听对方的来历,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迁徙户都会关心一个与自己有关的问题:我从哪里来?

  梁氏族谱中提到:安乐碑旧业恢复于清嘉庆,以后作为祭田,由民屋崇祀历代祖先湘潭祭祖宗族祠堂。祭田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家族的公共田产,用来祭祀祖先、赡族等。祭祖活动一般轮流主持,负责主持祭奠活动的一家,要做好这次祭祀活动的各种准备,包括所有的食物,菜,小吃,碗筷,香火什么的。当然,作为主办人家,这一年他就能得到族里一块很大,很好的土地,这一年的种植收获都归该家庭用来安排祭祖活动。这块一年一轮的田就叫祭田。这田会按某个顺序在村里流转给各户人家;今年要是我家种,那我家就要用这个地里的产粮来主办祭祖活动。

  “洪武山西大移民,骨肉分离哭断魂湘潭祭祖宗族祠堂。后代寻祖大槐树,叶飘千里根难寻”。这首流传在山西洪洞的诗,反映的便是“洪武大移民”的惨状。对民众而言,“洪武大移民”实为洪武大灾难。民众在朝廷的强令之下,被迫踏上骨肉分离、背井离乡的痛苦旅程,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记忆。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如今,路口镇政府致力建设“美丽路口、商贸路口、温泉路口、艺术路口” ,打造城乡一体化特色镇,全镇呈现出社会稳定、人居和谐、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喜人气象,梁兴泗的后裔和其他群众一道,其乐融融地生活在路口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预约烧金元宝-002.jpg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ww.wangzijinci.com/post/29387.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