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龙岩王氏祠堂记

   王氏祠堂者,龙岩王氏祀先之堂也。其先光州固始人,有曰王审知者,为闽海节度使,有功于唐,封闽王,王八闽。其后曰圿者,景德二年徙居莆田。至淳清,始游学于龙岩之安仁乡①。三世孙曰子宝者,宋授资政大夫、兴化府太守,有德政,去任,百姓为之立生祠②。其弟曰阳者,惠州海丰县丞,爱民如子,民作歌谣以美其政,升青州府通判致仕③。五世孙曰熊者,泉州德化县学训导。其后子孙繁衍殷盛,散处数千余指,七传至缙钧,以所居狭隘,至元丙申年始迁平砦,继迁上井④。缙钧刻三箴三戒于石,以遗子孙。一言箴曰:勿妄言,言必法;二笔箴曰:勿妄书,书必正;三坐箴曰: 勿妄坐,坐必端。一政戒曰:敬谨和缓,古人是则;二食戒曰:咬茹菜根,菜根有味;三服戒曰:絺綌无斁,洁则维好⑤。缙钧六子,其季曰仲玉,大明洪武中以孝廉仕海南博铺巡检。爱虎岭之胜,复自上井居焉⑥。仲玉生德贞处士,隐德弗耀。德贞五子,其次曰源,以明经登永乐甲申进士第,兵科庶吉士,保定之深泽令,有九异之政,擢右春坊司直郎,侍讲贤王,寻改纪善,升奉议大夫,松江府同知⑦。上赐紵絲二表里,宝钞二百锭,胡羊二羫,御酒二十瓮,白米六斛,驰转回家省亲祭祖。将行告予言曰:“源自迁居虎岭,及今又历六世,而宗庙未立,岁时蒸尝无所,无以展其孝祀之诚,春雨霜露之时,惕然有动于中,不能自已。今归,将仿文公家礼,构堂于所居之阳,以奉先祖之祀,而题曰‘王氏祠堂’,敢澂一言以记之。”⑧

     惟古者家必有庙,庙必有主,使为人子孙者得以尽其追远之诚厚之道也。后世家庙礼废,顾其所祀,非释仙之流,则淫邪之鬼耳。而其祖宗反隅坐而侑食焉,良可慨已。君今独能敦尚古道,不遗于礼,惓惓焉致意于家庙之祀,俾王氏子孙四时裸献登降于其间,皆得伸频繁之敬、知水木之义,则不惟有以崇孝祀而绵世泽将见,漳之人士亦皆有所感发而兴起矣。民德归厚,不在兹乎?王君于予有同年之好,因其请,书以为之记⑨。  

                     旹

    永乐十二年龙集甲辰十月一日

    状元及第左春坊大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兼修国史庐陵曾棨(此处遗漏17字)

(注:以下当为《龙岩王氏祠堂记》的补记)

洪熙元年五月初(此处遗漏11字)怿捐捧貲命工协力总成其事,邑庠生张冲(此处遗漏1字)督工程。提点郑渊定,友人林守隐、王子成各助松杉梁柱若干。题于此,俾后子孙庶不忘其高谊也。是岁六月初一落成,是日九世孙王源识同弟原成建立七世登仕郎仁六巡检府君授命符:

“敕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闻昔君天下者,设官分职,以成治功,虽秩有大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无不赏罚焉,专符为信,情意交孚,所以授符,诚之至也,朕仿古制,授尔以官,给尔以符,往尽尔心,恪勤乃事,给由来观,朕将合焉,以考尔绩,其敬之哉。宇字八百三十号半宝勘合。王仲玉授广东琼州临高县博铺巡检司巡检。洪武十六年四月二十四日。’” 

龙岩王氏祠堂记  王姓起源 王氏祖先 王姓的始祖 王姓第一位先祖 王家的祖先 王子晋庙 王子晋祠 王子乔祠堂 姬姓祈福 许愿 还愿 求神拜佛 寺院 道观 祠堂 寺庙 第1张 

龙岩王氏祖祠——本源堂,原址坐落在闽西著名学府龙岩一中的大门前,系由龙岩王氏“可泰、天成、复兴”三大户于明成化年间(1471~1487)联合兴建,以“同本同源”之意,取名“本源堂”;厝形按“百鸟朝凤”的风水格局建筑,坐壬向丙兼子午癸巳癸亥分金 。
 
 1987年,龙岩旧城改造,本源堂动迁。2010年,在龙岩文化圣山——西湖岩山南麓重建。
新建的本源堂,坐申山朝寅向,井宿一度。二进二厢房,呈“回”字形结构;占地二千六百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一千叁百平方米,主房依中轴线依次建有大水泥坪,大门,门厅,天井,正厅,正厅靠北部建有混砖三层楼宇拜祖楼一座,正厅左右两侧建有房廊,左侧建有生活用房,停车场,大门正面建有王家祖训碑牌。既传承了龙岩王氏五六百年的传统文化,又展现王氏后人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祠堂正厅敬奉了王氏开姓始祖太子晋、闽王王审知和“可泰户、天成户、复兴户”等龙岩王氏入岩先祖的灵位;高悬着旌表先祖功名和宗亲才德的匾额。整座祠堂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彰显了龙岩王氏深厚的人文底蕴。
    追本溯源,本源堂一直都是龙岩门庭显赫、才人辈出的一大家族。
    “可泰户”系闽王王审知的后裔。唐僖宗光启元年(885)王审知跟随胞兄王潮、王审邽的部队从河南光州固始入闽;昭宗景福二年(893),升为福建副观察使;乾宁五年(898)接任福建威武军节度使;天复四年(994)和开平二年(908),先后被唐朝和后梁封为琅琊王;开平三年加封为闽王。上祖王继成曾为道州刺史、平营军兵马都监,从福州迁泉州;先祖王圿从泉州再迁莆田。入岩始祖王淳清,游学来岩,在漳平新桥坂尾安仁王庄落户;新罗始祖为王缙均,元末迁入龙岩西山英坊。目前其后裔主要居住在龙岩文化圣山——西湖岩山东麓的西陂镇排头村,人口100多人。 近年从长汀濯田来岩发展的九法二郎公支系,也为闽王王审知的后裔,其先祖于北宋乾德五年(967)从宁化石壁迁往长汀濯田,近年部分后裔来到龙岩城定居。
   “天成户”的先祖同样来自光州固始,入闽上祖王恕斋,宋为漳州刺史。龙岩始祖王信斋,元末出任龙岩县尉,后在龙岩州前坊下井肇基;其后裔目前主要分布在东城东新和西陂条围、大洋等地,部分迁往海外,人口约500多人。
“复兴户”的入闽始祖王翰,来自安徽庐州,明洪武二年(1369)入闽;晋江沙塘开基祖王致政,字仲;沙塘四世龙岩始祖王弼斋,奉“三丁抽一”调漳浦镇海戍兵;入岩二世祖王毅轩,明成化七年(1471)奉母崖氏命在龙岩开基,后裔主要分布今中城北门、东城水门和西陂小洋、龙门石埠、雁石岩星等地,人口近1000人。
此外,还有武平均德公、南靖山边里杞山公、长汀濯田九法二郎公等支系。均德公支系的入闽先祖为王均德,元至元八年(1271)任武平抚民令;武平六世祖念四郎,明宣德年间迁广东梅县松源;松源十五世王端让、王斗养、王连让、王发让四兄弟,于清朝道光年间迁入龙岩白沙小吉开基,目前其后裔主要分别白沙集镇及小吉、大科、罗畲和雁石岩星、埔坪、礼邦,以及西陂小洋、中城北门等地,人口300多人。
明代,是龙岩文化的一个高峰年代;也是龙岩王氏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
     明初的王源,系“可泰户”入岩始祖王淳清的九世孙。永乐二年(1404)进士,历任河北深泽知县、左春坊司左直郎(仁宗皇帝朱高炽及其兄弟的老师)、上海松江同知、广东潮州知府等职。他一生爱民如子、勤政清廉,孝忠朝廷、敢于谏言,三次蒙受冤曲被投入狱、三次东山再起官复原职;人们三次为他立坊、多处为其建祠,盛赞他过人的才华和勤廉的官德。清代学者张廷玉在编着《明史》时特在《循吏》篇中收入了他的生平;后来陈白沙把他潮州的功德,与韩愈相提并论,认为“吏于潮者多矣,其有功而民思之,唐莫若韩愈,明莫若王源”。
明中的王以通,系“复兴户”入岩始祖王弼斋的四世孙。万历八年庚辰(1580)进士,历任江西南城(今江西抚州)知县、南御史、瑞州(今江西高安)知府、韶州(今广东韶关)知府和湖广提刑按察使、贵州道监察御史等职。他爱民如子、秉公执法,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深得百姓的拥戴和敬重。
明末的王命璿,系“复兴户”入岩始祖王弼斋的六世孙。万历二十八年(1600)高中进士,历任广东新会知县、陕西道御史和直隶钦差大臣、广东巡按、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等职。他在“处理陕西茶马盐税兵备、减免河北地方税赋、弹劾福建贪官高采”、“上疏朝廷、力劝福王就藩”、“两度治理广东,对外加固边防、抵御外侵,对内广积粮秣建仓备荒,买田置地收租纳税接济贫困学子”等卓越表现,深得朝廷的赏识和群众的爱戴。他才学不凡、出口成章,著有《新会县志》《王虞石史论(三十六卷)》《静观窩诗集(十二卷)》,在龙岩西宫庙等多处古迹都留有他的题刻。
   “复兴户”入岩始祖王弼斋的八世孙王思沂,明末恩科进士。他天资聪颖,能文善武。清顺治三年(1646)清兵南下,他遵从祖父王命璿的指令,带领家丁奔赴广东,与南方各省的明朝旧部一起,真心辅佐南明朝廷和永历皇帝朱由榔“反清复明”。他身居右都督要职,掌管着将军的大印,跟随永历皇帝辗转西南各省,忠心耿耿十多年;1662年永历皇帝逃亡缅甸,后又被缅甸国王送回国内,在昆明被吴三桂绞杀之后,他才返回龙岩,毁车杀马、闭门谢客、抑郁而终……
 历史上卓有影响的先祖还有:“复兴户”入岩始祖王弼斋的后裔,明万历京营守备、武举人王尚敬,文举人、知县王尚贤,举人、知府王命珩,万历年大教授王尚宾,北京戍政都司王命钺,纂修国史、恩荫通判的王之铤,京城考选同判王命玑等。
 在当代,龙岩王氏本源堂更是人才辈出。
“天成户”二十二世后裔王源兴(1910~1974),又名健初,福建龙岩西陂乡大洋村人,16岁南渡新加坡谋生,1931年受雇于印尼巨港一商号当经理,翌年在巨港与人合资开设恒丰公司,任经理。抗战爆发后,与陈嘉庚一道,支持抗日和人民解放事业。解放后,曾担任全国侨联副主席。其子王铭,系世界象棋联合会永远名誉主席、中国围棋协会特邀副主席、著名书画家、宁
波启新高尔夫俱乐部董事长,实业发达,象棋、围棋、书画均有相当的造诣。
此外还有建国初期荣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王兴禄,中央信访局王显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龙岩分行原行长王庆潮,博士王葵、王宇平、王咏梅、王氏房芳等;博士后王正阳;以及众多优秀的研究生、硕士、大学本科、企业家等之骄子。

复兴户十七世裔孙 王开湖

  龙岩王氏祠堂记

代祭祖祭祀视频 点击播放!

代烧-001.jpg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www.wangzijinci.com/post/177.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