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我上了床,他们拿起了手枪——奠祭那些死或还在赴死的70后诗人们:王姓诗人

<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熊平

  “70后诗人因为相同的时代背景而撷取了写作板上的相同底色,但个性化分岔的书写更能显示出他们对中国新诗百年探究的历史意义王姓诗人。70后诗人绝不是一个中国新诗学史上的僭越者,而是作为一个开拓道路上的殉道者而存在。”

  是时候了王姓诗人。是时候该谈一谈我们,我们这一代人了。

  一、饥饿与营养不良

  必须回到小时候王姓诗人。小时候,饥饿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唯一主题。年近中年的我,突然有一天发现我失去了饥饿的能力。这使我大吃一惊。我发现不光是我,而是我们整整一代人,或整个现代人,都逐渐在丧失饥饿的能力。为找回这种能力,我因此常常试图回忆小时候。以阻止这种能力的持续丧失。

  我出生在农村王姓诗人。其实那时农村与城市并不存在巨大差别,只是我因为73年出生在一个拥有六个孩子的大家庭里,加之76年父亲早死,生存境况就变得更糟糕。吃不饱是正常,因饥饿而引发的营养不良更是在身体上体现。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我自己的肚皮很亮。那正是营养不良的体征。

  上小学后情况有所好转王姓诗人。农村分田到户使家里一下子多了很多吃不完的粮食。但吃饱却并没有使我满足。饥饿感却与日俱增。村口有一个租小人书的书摊,每天放学或中午后,我就一个在小人书摊边磨蹭。因为如果你想看那些小人书,需要交一分钱,坐在边上的小长条板凳上看,而且一分钱只能看一本。二分钱可以看三本。那时候,二分钱加一两粮票可以买一根油条或半个锅盔。我不可能有二分钱买锅盔,奶奶有时会给一角钱零用钱,那是我在小人书摊上最快乐的时光。

  你现在明白了王姓诗人。我说的饥饿包含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饥饿,以及因这种双重饥饿而引发的营养不良。它正体现在我们今后的写作中。饥饿与营养不良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第一个写作特征。

  还没有完王姓诗人。上中学后,有一次语文考试我得了全校第一,因此被选为班上的语文科代表,而其实当时我的数学也是满分。初三一严姓语 文老师,为我们全班同学订阅了《人民文学》、《当代》、《报告文学》、《收获》、《古希腊神话》等一百多种文学杂志,使我完成了西方文学特别是古希腊文学的第一次启蒙。遗憾的是,当初一一位王姓语文老师在黑板上抄写李煜的《虞美人》时,我们都认为王老师是个异类,因为他总是说这些课本上不要求的东西。

  这暗示了我们一方面被西方新奇的世界所吸引,另一方面对古典传统的理解能力的低下王姓诗人。作为一个十二三岁成长中的少年,儿时的营养不良种下的病根在这时开始体现,并进一步潜藏在今后的写作中。

  前段时间,我问余丛在读什么书,他说他一直在读顾随王姓诗人。而在我家里,近二十年来,除了先秦线装书和最近的几本杂志外,几乎没有任何现代作品。这正是儿时饥饿症的营养缺乏造成成长后的自我反刍。

  对新奇世界的感受还不仅仅是这些王姓诗人。因为与中学同步的还有学潮。高一时有一刘姓同学,私下里在看苏格拉底和尼采。所有的同学都非常惊奇,视他为怪物。我私下里跟他交好,想借他的书看,但他不借,只愿意与我讨论。这引发了我的焦虑。后来我弄来一本《河殇》,被班上一同学举报到班主任那里,一同被举报的还有刘姓同学。后来这位刘姓同学精神出现问题,高一没读完就退学了。但他完成了我西方哲学的第一次启蒙。

  二、启蒙的焦虑

  我很庆幸自己能读到当时能读到的最好的中学,反修中学和天门中学王姓诗人。一个是当时天门最好的初中,一个是当时天门最好的高中。

  启蒙带来的结果是焦虑王姓诗人。这与饥饿带来的焦虑不同。虽然这里面饥饿的成份占有很多。启蒙的焦虑只在很少一部分人身上有。朵渔在一次访谈中也深深表达过这种启蒙的焦虑。

  启蒙的焦虑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第二个写作特征王姓诗人。但这种焦虑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千差万别,因此造就了70后写作者写作能力的千差万别和写作文本的五彩斑斓。有的人没开始启蒙就焦虑了,仅凭“焦虑的直觉”就完成了自己。有的人走得更远些,把焦虑转化为对抗整个世界的武器,甚至把枪口转向了自己。评论家们称之为“影响的焦虑”。“70后”一代,因此而命名了。

  “70后”一代的自我命名和自我指认,一方面体现了诗评家们命名能力的低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这一代写作者创造能力的低下和急于求成王姓诗人。这与“第三代”的自我命名相同,开始都作为一个社会人类学概念而产生,最后转化为一个诗学概念。命名的来缘,皆来自于“影响的焦虑”。

  “影响的焦虑”首先表现在强行进入文学史而不是作品本身含有的意义王姓诗人。相比于“第三代”,“70后”诗人们来不及准备好,就上路。从陈卫自印《黑蓝》和安石榴自编《外遇》发端,到黄礼孩主编《70后诗集》结束,“70后”诗人们以一种强行登台和自我命名的方式成功进入中国文学史。“70后”诗人们的成功方式还引发了“80后”和“中间代”诗人们的效仿。因为缺乏强有力的文本支撑,或缺乏对其中优秀诗歌文本独具慧眼的发掘,70后诗人们第一次的舞台史学亮相即受到了诗坛前辈和评论家甚至同代人的强烈批评。

  十年后,刘春主编《70后诗歌档案》、霍俊明著《尴尬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分别从文本和理论角度对各种批评进行了反击王姓诗人。由于阅读限制和理论准备不足,霍俊明《尴尬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在取得影响的同时,亦受到部分70后诗人的强烈质疑。

  作为同时代人,我很奇怪在我身上发生的“启蒙的焦虑”在很多70后诗人身上外化成了“影响的焦虑”王姓诗人。如果说,“启蒙的焦虑”来自于自省,“影响的焦虑”则更强调外在的形式,这与“第三代”提出的“pass 北岛”相类似,反抗被遮蔽。

  借助网络,70后诗人粉墨登场王姓诗人。霍俊明在《尴尬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中,列出的70后诗人名字超过619个。

  那个时候,70后民刊到处飞,70后民刊、网刊和网络诗歌论坛多达上千个王姓诗人。几百种活跃民刊,除伊沙等人外,主将大多是70后诗人,质量良莠不齐。而网络上,更是充斥着漫骂、口水与掐架,最有名的当数《下半身》之后的诗江湖、垃圾派、扬子鳄以及“80后”蓝星诗群。本来,写诗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但诗人比哲学家、小说家更需要交流。

  有的人一个人就可以站成一行王姓诗人。有的人需要聚集。诗人们尤其如此。

  不得不提沈浩波王姓诗人。70后诗学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下半身》民刊和沈浩波。沈浩波属于那种天才型和早慧型的诗人。对诗歌的传播学,沈浩波要比所有70后诗人深刻理解得多。对“影响的焦虑”的深度挖掘,以《下半身》为阵地,让生于70后中后期的沈浩波一时暴得大名。

  《下半身》的成功是70后诗学成功的起点王姓诗人。《下半身》不仅有完整的诗歌理论,更有一批具有诗歌文本实力的干将。朵渔、沈浩波、南人、尹利川、李红旗、昂巫等,每个人都写出了强有力的诗歌文本。《下半身》解散后,他们或生意,或电影,或绘画,或坚守,直至今日,在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十五个70后诗人中,出身于《下半身》的朵渔和沈浩波就占了二席,足见他们当时的实力。《下半身》算是我与70后诗人的第一次真正相遇。

  当“启蒙的焦虑”外化时,“影响的焦虑”在我身上同样发生王姓诗人。

  96年我大学毕业,生活的压力扑面而来,曾经的理想渐渐远去王姓诗人。然而理想主义的幽灵却总是僵而不死。我是一个不太愿意背负包袱行走的人,来中山时我只带了弗洛母《为自己的人》和马斯洛《人的价值与潜能》两本书,以及我在大学写的《过程主义是二十一世纪的人文主义》哲学小册子。之后十多年,我几乎没有认真读过一本书。

  基本的生存问题解决后,传播的欲望占据了整个生活的重心王姓诗人。无庸置疑,《过程主义是二十一世纪的人文主义》哲学小册子在我尝试分篇投稿后以失败告终,最后付之一炬。但我后来的一切写作无不是以它为核心,分阶段外化,包括2003年在《北大在线·燕园评论》上发表的《潜在的革命:不安全感和寻找认同感》等一系列有影响的文章。

  传播的实践使我明白社会无处不在的乖戾王姓诗人。我开始暗自佩服沈浩波作为一个70后写作者的突围技术。2007年,我认识了徐林、马拉、余丛和刘春潮,算是我与文学、与诗歌写作者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很幸运,他们四个都是优秀的诗人、小说家和画家,其中马拉、余丛和春潮都是70后。

  之后我化装为中山评论家的身份混迹于中山文学圈王姓诗人。

  三、存在与在场的摆钟

  作为理想主义最后的旗手,面对汹涌而至的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现代化热潮,我与绝大多数70后写作者相同,在物质与现实的纠结中,跌跌撞撞地走完了自己的青春王姓诗人。

  认识余丛时,他刚从单位辞职半年,符马活则早已离开单位去了北京,朵渔也正式与单位决裂王姓诗人。我在机关,正准备调入学校。那些纠结于我们内心的幽灵,让我对他们三位肃然起敬。

  70后碰上了最好的时代,但70后写作者碰上了最坏的时代王姓诗人。霍俊明谈到70后是“尴尬一代”有他的理由,“尴尬”作为一种主观情绪来总结一代人虽然缺乏客观的认指,但也可以作为70后其中的一个能指,但如果进一步指证到70后诗学,则缺乏学术严谨。

  “尴尬”这种主观情绪,客观上是一种存在与在场的摆钟王姓诗人。这种摆钟性在我们每一个70后写作者身上都表现突出。

  时代太强大了王姓诗人。来看70后诗人范倍于1993年写的一首诗《夜行的火车》:

  夜行的火车

  ·范倍

  只一闪,夜行的火车就消失了王姓诗人。

  秋天的父亲开始返回遥远的村庄王姓诗人。

  我看着缓缓移动的人群王姓诗人,

  在他们中间,一只乌鸦引起一场灾难王姓诗人。

  夜行的火车忽然一闪就消失了王姓诗人。

  很多年王姓诗人,一个朋友握我枯瘦如柴的手,

  满是泥土味的温暖至今不减王姓诗人。

  我的手还在痛王姓诗人。有些火焰燃烧了一生。

  诗意以及更深的诗意一闪就消失了王姓诗人。

  我的弟弟和花朵走进另一节车厢王姓诗人。

  一只乌鸦和另一只乌鸦走进破旧的巢王姓诗人,

  那是我的眼睛(已瞎了多年)王姓诗人。

  微笑的刀锋逼近恋爱的胸口王姓诗人,

  夜行的火车一闪就消失了王姓诗人。

  我艰难地返回秋天的村庄王姓诗人,

  我所认识的亲人已抵达另一种夜晚王姓诗人。

  我把范倍《夜行的火车》列为70后诗人的第一首诗,在于他最早写出了整个70后写作者与时代或明或暗的关系王姓诗人。这首诗放在十年前或许并不是什么特别好的诗,但经过时间的冲洗和打磨,时代擦亮和反照一首诗的荣光。

  但范倍现在似乎很少写诗王姓诗人。他现在教书、写评论、做电影,收研究生。“一闪就消失”的,不仅是“夜行的火车”,“诗意”,还有70后一代最初的幻象。这首诗中,“火车”作为一种现代器物,“只一闪”,就消失了,但对70后一代和现代人的引诱,不亚于蛇对亚当和夏娃的引诱,地区民众为争夺高铁过境而爆发民间请愿大战时有发生。“有些火焰燃烧了一生”,不过是曾经的理想主义对拥抱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的一种反灼。当我看到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开始长满赘肉时,我明白一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诗意以及更深的诗意一闪就消失了。”

  有多少如同范倍一样优秀的70后诗人,如今还在意气风发地写诗?在我个人的70后诗歌阅读史中,最热闹的时候,全国70后诗人不下万人,优秀者不下千人王姓诗人。然而写诗无法让诗人生存,面对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大潮,很多优秀的70后诗人,都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了他处。墓草转向绘画,潘漠子做了策展人,张桃洲躲进象牙塔,胡续冬写出了葡萄牙。像沈浩波能把生意做到过亿,而还能写出《蝴蝶》这样的天才,少之又少。与诗相比,画作因其装饰现代性能卖更多的钱。因此,很多70后优秀诗人都转向了绘画或地产文案时代操盘手。

  正是这种存在与在场的摆钟性,使很多优秀的70后诗人在诗歌写作中只是昙花一现王姓诗人。即便如此,也有很多70后诗人很早就写出了属于自己的诗篇。然而生存的压力与现代性的诱惑使很多70后诗人纷纷转行,成了艺术家、出版商和房地产策划总监。十年的房地产暴富运动摧毁的是整个民族的心,身处洪荒的70后写作者也不例外。20年后,当曾经的70后诗人化装为成功的商人再次出现在诗歌现场时,已青春不再,神州大地跑满了时速达350公里每小时的火车。面对汹涌而至的现代器物诱惑,70后一代正变得家财万贯,陈天桥、丁磊、马化腾等70后一代正建造起世界级的商业帝国。

  与“夜行的火车”一起出现的还有“乌鸦”,这种古老的黑色幽灵王姓诗人。“微笑的刀锋逼近恋爱的胸口”,随现代化而来的,还有伪现代器物“微笑的刀锋”。房子作为70后面对的最大的伪现代器物,在中国房地产运动开启5年之后,就连续杀死了余地、吾同树两位优秀的70后诗人。

  表观层面看,吾同树的死与诗歌无关王姓诗人。吾同树死之前几天,还在为我的《夜读嵇康》找投稿刊物,说可以为我找到稿费高一些的企业内刊发表。那个时候我已经过了投稿期,但对小树的热情还是心怀感激。我感觉他内心光明,充满激情,我则内心阴郁,怀忧天下。与大多数70后诗人一样,房贷、孩子、柴米油盐是生活的主题,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想的火花才一闪而过。没多久,就传来了小树自杀的消息。

  我上了床王姓诗人。他们拿起了手枪。

  小树的死,看起来与诗歌无关王姓诗人。用离他最近的朋友、70后诗人赵原的话说:“小树的死,与诗歌无关,主要是因为在我看来不太严重的抑郁和生活的压力。”房子啊,这个伪现代器物的黑色幽灵,压跨了多少70后、80后一代的优秀写作者!来看吾同树生前的最后一首诗《消失》:

  消失

  ·吾同树

  一只鸟王姓诗人,在层云上飞

  那疲倦的身躯、迷茫的眼神

  只能被云朵的灰色遮蔽

  或许云有多么脆弱王姓诗人,然而

  他无法穿透王姓诗人,他的力气已将用完

  内心的虚弱王姓诗人,更能感觉天空的缥缈

  努力地扇动翅膀王姓诗人,依旧没能绕过

  雷电潜伏在云的周围

  王姓诗人他爱的人都在下边

  大地上熙熙攘攘地过往

  他们无法飞起王姓诗人,沉溺其中——

  幸福和苦痛王姓诗人,在尘嚣中难分彼此

  雨下了王姓诗人,寒凉的雨丝

  没有零落的羽毛

  再无孤独的影子

  之后王姓诗人,天空像新鲜的蓝床单

  而大地王姓诗人,继续像垃圾场

  物质坚持物质的腐烂

  梦在无形地蒸发王姓诗人,一切在缓慢地

  消失,于相近或遥远的未来王姓诗人。

  缓慢的倾诉中,“之后,天空像新鲜的蓝床单”王姓诗人。“床单”,暗含着疲惫和无奈,“蓝”,有时候是一种愤怒“蓝”,绝望“蓝”。写诗,并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却耗费巨大精力。自杀前,小树失业两个多月。没有经历失业的人无法体味生存的压力。记得朵渔辞职后在接受采访时,采访人问朵渔是否有一种如释重负或挣脱牢笼的感觉时,朵渔谈到了恐惧,而不是自由。因此,在面对诗与食时,特别是当诗与食发生激烈冲突时,所有的诗人都面临同一个选择。

  这正是造成70后诗人存在与在场的摆钟的客观原因王姓诗人。与胡适、冯至、徐志摩等49年前中国老一辈诗人等相比,70后诗人大多数出身并不富裕,也没有解放后新中国前二代诗人的救亡使命与革命理想,更没有朦胧诗一代身上物质后退精神至上的理想与光辉。作为理想主义最后的旗手,即使与最近的第三代诗人相比,70后诗人面对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冲击,力度远远在第三代诗人之上。当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来临之时,第三代诗人早已借助房子、车子这些现代器物过上了优越的伪现代生活,用第三代诗人末将伊沙的话说,就是“被迫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与此同时,大多数70后诗人却还在为生存问题挣扎。

  吾同树并不是死于伪现代化的第一位70后诗人王姓诗人。在小树之前,70后诗人、小说家余地,在与妻子争吵后挥刀向脖,自戮于自家客厅,留下一对不到三个月大的双胞胎儿子和患肺癌的妻子。与吾同树相比,同样是失业、房子,余地的自杀似乎离诗歌现场更近。诗人总是与糟糕的生活相遇,70后诗人更是如此。70后诗人与生活,与时代相遇的巨大诱惑与阻碍,前所未有。事实上,他们都内心光明,炽爱生活。看余地生前的最后二首诗《给安安》、《给平平》:

  给安安

  ·余地

  你的牙齿在生长王姓诗人,你的微笑也在生长,你的手——

  世界和你一起长大,像你手指头上的螺纹,向外旋转王姓诗人。

  生命,让你快乐,让你向未来伸出手王姓诗人。

  给平平

  ·余地

  你看着这个世界,它刚刚醒来,像你头上的绒毛王姓诗人。

  不要这样看我,它说王姓诗人。你听见了,什么也不懂。

  早晨的太阳爬上你的脸、额头,让你无比困惑王姓诗人。

  四、文本的先锋与实验特质

代祭祖祭祀视频 点击播放!

代烧-001.jpg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www.wangzijinci.com/post/2514.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