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中国的“寺”和“庙”有什么区别?历史上最开始的寺并非指寺院!:廊坊祭祀祖先

“寺庙”,我们通常都会连在一起说,这时候通常泛指所有跟宗教、祭祀有关的场所和建筑廊坊祭祀祖先。

“寺”和“庙”之间的区别,简单的说,“寺”,主要指佛教的寺院;而“庙”,则指供奉神灵,以及祖先或者历史人物的庙宇,其中有些也叫“祠”廊坊祭祀祖先。另外,还包括“观”,是道教徒的修行场所;“庵”,则是佛教女信徒修行的地方。有时候,古代一些文人也会将自己的草庐、书斋称呼为“庵”,这个稍微有点怪怪的。

上面是“寺”和“庙”之间的基本区别,它们具有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意义,还是经过了一些历史演变过程的廊坊祭祀祖先。

我们先来说说“寺”的演变廊坊祭祀祖先。

“寺”的称呼,至少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最初是宦官的称呼,即寺人廊坊祭祀祖先。毕竟秦朝时,佛教还未传入华夏大地。只是,秦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部都是阉人,有些是正常人。一直到了东汉,才全部改用阉人担任宦官。

当时,由宦官负责掌管的国家机构,就被称为“寺”廊坊祭祀祖先。到了汉朝,分别由“九卿”掌管了九个不同职责的官署,这些官署全都被称为“寺”。《汉书·元帝本纪》中记载:“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其中,比较著名的鸿胪寺,就是负责国家外交,接待外国使节的机构。

东汉明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廊坊祭祀祖先。当时,明帝做了一梦,梦见一个头顶放光的金人从西方而来,飞绕宫殿。有大臣就说,西方有神,称为佛。明帝大喜,派出使团去西方寻找。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西天取经”,比唐玄奘早了五百余年。

使团在途中遇到了两名僧侣摄摩腾和竺法兰,互相了解之后,使团邀请两位高僧一同返回汉朝说经廊坊祭祀祖先。当时,主管外交的鸿胪寺,负责接待了两位高僧。两位高僧说述佛经之后,受到了朝廷上下的欢迎,汉明帝就将两位法师挽留了下来。可是,当时并没有专门的寺院,就将两位高僧带来的佛像供奉在了鸿胪寺。

后来,汉明帝专门在洛阳新设置了一个机构,安置佛像及两位高僧廊坊祭祀祖先。因为两位高僧是用白马拖着经书、佛像来到了中国,所以,这个机构就被命名为了“白马寺”。其实,最初的白马寺是东汉朝廷的直属行政机构,主要目的就是供奉佛像,安置高僧,负责翻译佛教经典,传播佛法的。随着佛教的传播,后续建立的佛教机构,也都习惯以“寺”命名。“寺”自此之后,也成了佛教修行场所的称呼。

我们再来看看“庙”的演变廊坊祭祀祖先。

“庙”,比“寺”要久远很多,但是,功能相对而言比较单一,就是用来祭祀的场所廊坊祭祀祖先。从古至今,虽然庙中祭祀的对象多有变化,但是功能一直没有改变。

最初,“庙”是用来供奉先祖牌位,祭祀祖先的场所,只是庙的规格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廊坊祭祀祖先。正如《礼记》中所言:“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古代等级最高的庙,就是帝王家的“太庙”,供奉着当朝帝王历代先祖的牌位廊坊祭祀祖先。因此,古代的帝王会有所谓的庙号,诸如什么祖、什么宗之类的,就是用来立牌位,接受子孙后代奉祀的。而古代有官爵的世家大族,通常也都有祭祀祖先的家庙,也有称为祠堂的。

古代的统治阶级,为了宣扬一些诸如忠君爱国,崇文尚武的价值观,还建立了祭祀孔子的文庙,以及祭祀古代武将的武庙廊坊祭祀祖先。甚至专门为纪念某个人建立的庙,诸如屈原庙、关帝庙、岳飞庙等等。

后来,祭祀神灵的神社也被称为了“庙”,比如土地庙、山神庙、河神庙、龙王庙、财神庙、妈祖庙之类的廊坊祭祀祖先。有些庙呢,可能还会根据当地人的信仰,祭祀一些宗教的神话人物,诸如二郎庙,就是祭祀的道教二郎神;观音庙,就是祭祀佛教的观音菩萨;而有些庙,甚至是儒道佛三教的神祗一起供奉祭祀,自己高兴就好。

简单地说,庙就是用来祭祀的场所,祭祀的对象也没有什么严格限制,只要信仰,高兴就好廊坊祭祀祖先。

总结一下的话,不管是寺、庙、观、庵,甚至是祠堂,其实都跟人的信仰有关廊坊祭祀祖先。也许一个人并没有什么儒道佛之类的宗教信仰,但是对家族传承的执念,或者是对古代历史人物,甚至神话人物的崇拜,亦或崇尚科学,都是一种信仰。人有了信仰,就等于给了自己一种无形的力量,既可以激励自己进步,也可以在迷茫,甚至是遇到困难、挫折时,让自己有一个坚强的精神寄托,让自己有勇气找到前进的方向。这应该才是寺庙存在的真谛所在。

代祭祖祭祀视频 点击播放!

代烧-001.jpg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www.wangzijinci.com/post/27771.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