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慈城“三凤王氏”的繁盛密码:海南大潭村王氏祖祠

唐堰懋宗祠(即“三凤祠堂”)图

收藏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慈溪王氏宗谱》(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王建勇

江北“慈城冯氏(冯骥才家族)”,有很多人知道,但江北慈城的“三凤王氏”,知道的人却相对较少海南大潭村王氏祖祠。据相关记载,慈城冯氏兴于清代,慈城“三凤王氏”则盛于明朝。

据《慈溪(即今慈城旧称,下同)王氏宗谱》记载:“三凤王氏”于宋末开始定居慈城,后“子孙渐繁”,代表人物有“明白先生”王桓海南大潭村王氏祖祠。

王桓,明洪武四年(1371年),以通古博今荐于朝,授国子监学正海南大潭村王氏祖祠。明太祖朱元璋曾召见王桓,问王桓:“先生处乡里,好恶何如?”王桓曰:“臣处乡里,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明太祖听了很满意,称他为“老学士”,后“乡人有不平事,无大小取决于(王)桓,无不得其情者”。时人亦称之为“明白先生”,著有《明白轩集》《和陶诗》等。

王桓有六个儿子,他们分别是伯熩、伯辉、伯炯、伯烜、伯燻、伯爖海南大潭村王氏祖祠。除了三儿子伯炯,字尹亮,“不乐仕途,喜锺王书法,为一乡高士”外,其余五个儿子都有官阶。

其中五子伯燻,字尹和,十分重视对自己三个孩子的教育,为了防止他们以后“骄傲懒惰,不懂孝悌”,特意开辟了一块田地,让孩子耕种,并教育他们“知劳忘逸乃德,知逸忘劳乃欲海南大潭村王氏祖祠。从德斯成,从欲斯倾”,教育他们要从小养成勤劳,不贪图享受的美德,好习惯会使人成功,坏习惯使人沉沦。

儿子王来官至工部尚书,曾任都御史等职,为一品荣禄大夫海南大潭村王氏祖祠。王来为官政事练达,文武才略兼备,深受大臣于谦赞赏。王来任河南布政史期间,水灾直逼汴城(今河南开封),王来亲自率人员“筑堤捍之,栽柳以固”。王来著有《抑斋奏议》《抑斋集》《绿野堂遗稿》等。

儿子王復,进士及第任刑部主事,为官“持法明而不苟,大司寇而下皆器重之”海南大潭村王氏祖祠。

儿子王鼎任监察御史、察司佥事等职海南大潭村王氏祖祠。巡按山西时,有一知县郭某贪而善赂,王鼎“罢黜之,民欢呼动地”;任江西按察司佥事时,赃吏风闻王鼎上任,纷纷“解绶,以忧去”;在广东时,有识之者曰:“(王鼎)清官也,不可犯。”

由于一个家族的三兄弟,一个官至工部尚书,一个官至刑部主事,另一个任监察御史,王氏被尊称为“三凤王氏”海南大潭村王氏祖祠。雍正《慈溪县志》载:“来、復、鼎世称三凤,庆泽深厚,世罕及焉。”

三兄弟的母亲张氏,“通经典”“晓音律”,是慈城历史上著名的贤母,《雍正宁波府志》及《雍正慈溪志》,均有传记载海南大潭村王氏祖祠。

王来在外为官时,常与母亲张氏书信往来,每次通信,张氏不忘对儿子谆谆教诲海南大潭村王氏祖祠。王来任总督远征贵州,张氏亲手缝制汗衫寄给儿子,并在信中说:缝制汗衫寄给你,不是不放心你,而是想让你知道母亲身体健康,你要安心工作,不必担心家里。王来凯旋后,张氏又告诫王来,要谦虚谨慎,知所进退。

县志载有她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信,大意是告诫他不要居功自傲,“成大功者不言功,必归功于上,分功于下”,始为大臣之度,要懂得功成身退,“今既成功,速荐贤交代,解兵柄,处闲散,或拜表归养,忠孝两全”海南大潭村王氏祖祠。

这封信后来被明英宗朱祁镇知道,朱祁镇称赞张氏:“贤哉!教养乃至于斯海南大潭村王氏祖祠。”天顺丁丑(1457年),张氏去世,享年九十四岁,朱祁镇遣浙江右布政使白圭谕祭,敕文第一句就说,“尔以贤淑克教厥子”,称赞她教子有方。王来还特意建了一座“慈训堂”,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明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慈溪县邑为王来、王復、王鼎建造“三凤坊”,以表彰他们的政德及功勋;在慈城骢马桥南,为“三凤王氏”王来建了“尚书坊”;天顺二年(1458年),知县贾奭又为王来立坊,把骢马桥改为都宪桥海南大潭村王氏祖祠。

因为良好的家风,慈城“三凤王氏”成了当地第一望族海南大潭村王氏祖祠。据《慈溪王氏宗谱》记载,“三凤王氏”先后出了三十六位进士,六十多位举人,贡生更是不计其数,是慈城有名的科举世家。王氏对教育的重视是家族兴盛的根本,后来家族还把其中的一个分祠改作私塾,这就是后来的宁波崇本学校。

曾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现任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理科研究会会长的王义遒,台湾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原台湾省“原子能委员会”委员王成椿,为维护祖国和民族尊严为珠穆朗玛峰正名的地理学家王鞠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首届常务理事王幼于,留美幼童曾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教的王凤喈等,俱为“三凤王氏”后人海南大潭村王氏祖祠。

在今天慈城孔庙的忠义孝悌祠、乡贤祠、进士第中,刻有或陈列着王恒、王来、王復、王鼎等慈城“三凤王氏”族祖们的牌位或名字,后人瞻仰,颇有启迪意义海南大潭村王氏祖祠。

代祭祖祭祀视频 点击播放!

代烧-001.jpg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www.wangzijinci.com/post/28380.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