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己亥冬至游花城(连载):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之一:沙湾古镇

  广州因为气候湿热,即使冬季也绝不冻手冻脚,种花花自发,插柳柳成荫,因此自诩为花城南充祭祖宗族祠堂。广州也叫羊城,可能也是因为气候的原因,羊不吃草即肥?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北方冬天寒冷,因此可以去广州避寒,也叫烤火。我也就跟着他们冬至时去花城看看那无冬风景。

  虽然过去常去广州公干,却很少看风景,那是因为既然是公干当然要大公无私南充祭祖宗族祠堂。这次是专为私自看景而来,所以可以住下来慢慢地看。在一家侧门口就是地铁站的酒店住下,进门就看见大堂里的炫目顶光。

  酒店的前台服务员告诉我们说本酒店的早餐一直开到上午十点半,可以晚点起床去吃,实现晚起多吃的小目标南充祭祖宗族祠堂。第二天一早,遵嘱吃了一个慢式早餐。其实,人家当地人吃早茶是要一直吃到和午饭相连的,我们没有那么深的早茶功夫,吃饱了就出侧门下了地铁。广州的地铁现在很发达,买一张票可以坐好远。我们一直往远处坐,一直坐到番禺,然后就到了目的地沙湾古镇。

  番禺的历史很古老的,最早的城建应该可以追溯到秦始皇在番禺设置南海郡,那是公元前230年南充祭祖宗族祠堂。沙湾这个镇子据他们自己说是建于南宋,距今有八百年,现在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应该是明末清初的。不管怎么样,沙湾既然还有古建,那肯定是可以看到岭南传统建筑的。到了沙湾古镇,首先是要穿过外围的防御体系。过去的防御主要靠军事力量,现在的防御主要是靠商业力量。进入古镇的每条道路都有各种商铺把守两边,销售各种当地特产。

  风味小吃门口人潮汹涌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这个叫“鱼饼”,看上去很像西北的柿饼,我估计味道肯定不一样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这里有一位妈妈背着孩子在买鸡,预备着中午给孩子和孩子他爸吃南充祭祖宗族祠堂。你别看店家那牌子上写了好几种口味的鸡,其实就是一只白切鸡撒上不同的佐料,倒是不贵,应该也好吃。

  最馋人的是下面这个,可是我现在肚里没空,否则贵贱要买一块尝尝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过去的村子都要在村口有一块空地,空地上一定要有一棵大树,树上肯定挂着一口洪钟南充祭祖宗族祠堂。有事的时候,村长就会拉扯钟锤上的绳子让钟响起来,村里各家管事的就会走到树下听村长说话。沙湾古镇也是这样,村口空地上的大树还在,树上的洪钟没有了。村长现在有事不用召集村民来树下听说了,可以直接在本村群里发消息。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有调皮捣蛋的人顶嘴;谁要是在群里顶嘴,村长就可以把他拉黑。

  但是村民们还是习惯去村口大树下活动,你看这里是两位老伙计在大树旁边台阶上做游戏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内人们则是带着孩子去村口影壁下玩耍南充祭祖宗族祠堂。你看这面山形影壁,是岭南风格,上面的正脊有砖雕图案。四角的戗脊那不叫翘脊,而是卷杀。“杀”就是越来越细,收束的形状。秦汉建筑的屋顶戗脊就有这样上卷的杀形端头,叫做卷杀,很古老的建筑元素。

  岭南建筑有一个类似于徽派建筑风火墙的东东,叫做“镬耳墙”南充祭祖宗族祠堂。沙湾古镇旅游当局为了演示岭南文化,在村口建了一座镬耳墙样板。

  和徽式风火墙一样,这个镬耳墙就是硬山顶房屋的侧山墙,不过它的防火功能肯定十分有限,因为它的面积比风火墙小了很多南充祭祖宗族祠堂。这个镬耳墙的主要功用其实还是装饰,所以那上面做得花里胡哨,又是砖雕又是彩绘。

  看看村口沙湾广东音乐馆,二层楼房,镬耳墙,硬山顶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正脊上还有砖雕和灰雕,是近年作品,很新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看看广东音乐馆内部天井二层,吉祥图案灰雕南充祭祖宗族祠堂。岭南建筑的栏杆有很多是用这样藏蓝色琉璃花瓶形状的栏杆柱。

  沙湾是广东音乐最重要的发源地,第一代广东音乐高手何柳堂就是沙湾人氏,琵琶演奏家,《雨打芭蕉》的作者南充祭祖宗族祠堂。广东音乐最早是从粤剧的伴奏演变而来,把粤剧的间奏、过场等等抽出来成独立的曲子。后来逐步发展成一个音乐风格。像京剧伴奏三大件一样,广东音乐也有三件头:高胡、扬琴和有点像阮的秦琴。高胡在广东音乐里的地位和京胡在京剧里一样,也是主奏的乐器,是乐队的核心。沙湾民间的广东音乐社现在每天聚集在这座广东音乐馆里,演出、交流,这是广东目前还存在的很少民间音乐组织。我们坐在里面欣赏了几段他们的表演,都是粤剧折子戏,戏词一句也听不懂,和听意大利歌剧一样。但是他们唱得真是非常好,不亚于专业粤剧团体,比北京公园里的京戏票友强多了。这粤剧像京戏的生旦净末丑一样,也有不同角色,叫做十大行当。我们听的两段是有生末旦的,好像是红楼故事。虽然是沙湾民间爱好者清唱,但是那行腔、吐字,还有乐队,都是一板一眼,非常专业,好听极了。

  沙湾还有一位广东音乐大师叫何少霞,是何柳堂的堂侄,镇上还保留了他的故居南充祭祖宗族祠堂。当年何柳堂、何少霞和何与年三位沙湾琵琶大师共称何氏三杰,是广东音乐典雅派创始人。注意看它门楼檐下的砖雕叠涩,很玲珑。

  广东人很尊敬土地神,一般都是在一进门的地方设神龛祭土地神,何少霞家也是这样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何氏三杰创立广东音乐一派的时候可没有村口的那座广东音乐馆,他们可以说是最早的沙湾民间音乐社,当时活动的场所是一座大宅,叫做“三稔厅”,那个“稔”念作忍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这座大宅建于清代嘉靖年间,大概算是镇上很老的房子了,上面有最老的镬耳墙南充祭祖宗族祠堂。穿斗式构架屋顶,正立面檐下有花叶砖雕装饰,很完整,可能是近年重修的。灰雕梅花也很新。

  三稔厅的名字来源于天井里种的一棵三稔树,很有年头,明末清初的树南充祭祖宗族祠堂。三稔是什么?看上去和洋桃一样,但是味道极酸,比柠檬还厉害。一般没人吃那三稔果,别看树上的酸果子了,可以看看那个砖雕树坑,很好看。

  何氏三杰过去就在这座厅里排练、演出广东音乐,他们的传人也在这里演老调谱新曲南充祭祖宗族祠堂。现在的沙湾音乐人都去了那座广东音乐馆里活动,可是他们只会努力继承前辈的唱念坐打,再难以有所创新了。不仅是广东音乐和粤剧,中国所有的戏曲都是这样,即使是京剧这样的国粹,也很少有新剧了,只闻旧人哭,不见新人笑。传统文化如果只沉湎于怀旧而缺乏创新,那肯定要逐渐走入只能依靠考古才能见天日的境地了。

  作为广东音乐的发源地,这里也是一座纪念馆,有专业的说解员给我们数家珍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岭南建筑的硬山顶房屋除了镬耳墙,还有更常见的是“人字墙”南充祭祖宗族祠堂。北方硬山顶的侧山墙是从屋顶一直落地,而岭南的镬耳墙和人字墙都要高于屋顶,看看这座人字墙。

  戗脊上居然还有狮子装饰!下面这个还是彩色狮子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顺着小街往古镇里面走南充祭祖宗族祠堂。突然发现旁边的墙上麻麻拉拉布满了什么东西,仔细一看,好像是贝壳之类的东西。原来这是传说中的“蚝壳墙”。广东的蚝就是大连人说的海蛎子、北京人说的牡蛎,有这么多蚝壳用来筑墙,肯定是这家人吃掉了不少生蚝吧?我估计是买来的蚝壳专门筑墙的,他们说这样的房子里面冬暖夏凉,就像蚝住在里面一样。

  砌墙的除了蚝壳还有一种特殊的砖,叫做“水磨青砖”,下面图片中牌子右手的深色墙面就是水磨青砖墙南充祭祖宗族祠堂。说砌这种墙的时候先要把青砖磨成一样大小,砌砖的砂浆是磨碎的蚬壳、糯米粉和冰糖酿制而成,硬化后非常致密坚硬。然后把墙外面磨平,还要打蜡。这样的墙盖成的房子可以住上千年都不塌,当然,屋顶塌了不算。

  顺着小路走到头是一家茶馆,对面的墙上画着一个小男孩跳脚去爬人家的窗户,这是现代村民的游艺活动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过去的村民现在都岁数大了,只能坐在窗下给路人说前程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小路走到头,那家茶馆旁边又是一棵大树和一片空地,周围都是老屋南充祭祖宗族祠堂。这里可能是过去村里的小会议室。

  看下面这屋顶,这应该是一座老屋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这肯定是大户人家的宅子,除了二层楼房子高大、有镬耳墙以外,门口还有一对灯笼南充祭祖宗族祠堂。岭南的灯笼和北方的灯笼造型完全不一样,而且上面是带有吉祥绘画的,还应该有本宅的名号才对。这对灯笼上的“沙湾鱼灯”不是灯笼的名字,而是厅堂里面的鱼灯展示,沙湾每年有鱼形灯笼制作比赛。

  刚才看到的人字墙大宅是一座纪念馆,中国高分子化学家何炳林的出生地南充祭祖宗族祠堂。何炳林先生是南开教授,中科院士,中国离子交换树脂创始人,两弹一星功臣之一,实现用离子交换树脂从铀矿石提取铀材料。

  这个是一座祠堂,属于小祠堂,叫做一厅一井二廊,就是一座三开间正厅,两边有廊,中间一座天井南充祭祖宗族祠堂。站在天井里看正厅。

  正厅前面有檐廊,岭南多用黑漆木柱和隔扇门,给人肃穆威严的感觉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古镇里都是小窄道,像这样的,只能过去一个人南充祭祖宗族祠堂。我就奇了怪了,他家的电冰箱是怎么搬进去的?但是小窄道里有老房子。

  这条小窄道里也有老房子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古镇的古街道,老房里的新人家都开店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古巷南充祭祖宗族祠堂。你看那黝黑油黑的墙根儿,肯定是沙湾阿贵常坐在那里靠着墙根儿抓虱子。

  古街上开新店,虽然叫做高老庄,可是我认为它和猪八戒没有真关系,是卖糖水的,糖水里面除了糖和水还掺了其它杂质南充祭祖宗族祠堂。后面那面“麺”旗下面卖的是竹升面,竹升面其实就是用竹竿代替木头擀面杖做出来的面条,这是广东人的擀面方法。现在广州市区里的面都是机器轧的切面了,哪里还有手擀面?面本身不是关键,关键是面汤里有什么,对不对?我曾经吃过的最好吃的面是1970年代在长沙吃的面,肉丝面、猪肝面、鳝鱼面等等,那个面条非常特殊,现在没有了,我去长沙也吃不到了。

  看看这条小黑道上的沙湾味道,叫做“姜埋奶”南充祭祖宗族祠堂。我上前打听“姜奶奶做的是什么菜”,人家说姜奶奶做的是一种营养饮品。把姜在捣蒜的罐子里捣成末,然后蒯一勺带姜汁的姜末放在碗里,再兑入热牛奶把它埋上,放一会就可以喝。可以加糖,也可以加盐,由着客人的性子来。据说冬天喝不伤胃,夏天喝不伤肝,要是不喝就会伤心。

  镇上就只有一座大饭馆,你看这个窗户,感觉里面端出来的菜差不了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这些店以卖吃喝的居多,但偶然也能看到下面这样很有情调的小店南充祭祖宗族祠堂。粤港澳一带女子穿的旗袍就是这样的,甭管姿色当不当季,穿上这样旗袍的女子走在马路上都是风情万种。

  你别看这么有情调的小店挺好,其实他隔壁是一座很没情调的观音庙,里面没多少香火,门外却还有村民摆下了观音像和香炉南充祭祖宗族祠堂。香炉里有香没火,酒盅里空空荡荡,看来村里大家过得都挺好,没什么事求菩萨。

  观音庙香火不旺,可是那边有一座玉虚宫很象样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看了一下门里的牌子,这里供奉的是玄天上帝南充祭祖宗族祠堂。玄天上帝的全称是北极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就是北方之神。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真武庙,里面供的就是这位北方之神,他的仙山是武当山。

  玉虚宫门前是很大的一个广场叫天街,青石板铺地南充祭祖宗族祠堂。广场上立着两撮夹柱石,这里可能是一座丢失的牌楼?上前一看,上面还有字呐,原来这是当年沙湾科举考试成绩册。谁要是中了个什么名头,就可以在这里立一根柱子做一下自我表扬。看了一下,前面这两个是乡试中举和赴京国子监念书的贡生,就是会试中了副傍。这个柱子上挂的是幡还是旗?没见实物。

  这些作为取功名喜帖子的旗杆立在这里,是因为它们的前面、玉虚宫边上就是本镇最大的祭祀场所,就是何氏大宗祠,学名叫做“留耕堂”南充祭祖宗族祠堂。村里另外还有很多何氏祠堂,这座是最大的。

  五间一启的王府大门,单檐歇山顶南充祭祖宗族祠堂。九条屋脊上都有砖雕和彩绘,没有脊吻,脊端上卷防止脊瓦下滑。前排是一排花岗岩檐柱,檐柱上的柱顶梁看上去可不壮硕,这样的柱顶梁框架也只能支撑上面的单檐歇山顶,重檐的恐怕架不住。看那柱顶梁架上的斗拱和北方的斗拱可是完全不一样,这个就是传说中的“如意斗拱”,有三层,带基座。这种如意斗拱也叫“驼峰”,它不是很大,所以除了柱头上的以外,柱子之间还有五、七座铺间斗拱。每座斗拱都有一个方形基座,上面刻满了各种吉祥图案。柱顶梁下面、檐柱之间都有横枋和雀替,是岭南风格的,上面不是苏式彩绘,而是木刻吉祥图案和人物故事。这些如意斗拱、横枋和雀替上都刷了漆,不是绿漆,而是黑漆。门殿的中柱倒是木头的,也刷了黑漆。整座大门下面的月台不是贯通的,中间的那一启大门通道地面和外面天街地面平齐,在两边形成两座二开间高台叫做包台。这个包台很特殊,是岭南王府大门特有的,遇有典礼或重大活动的时候,我估计这上面应该是观礼台,可能还有乐队奏乐。大门两边在包台高度之上各有一座石报鼓,报鼓的基座上也都是吉祥图案石刻。古代的时候,在官府门前会设置报鼓,蒙冤者去那里击鼓喊冤。岭南门前设置石报鼓肯定是装大官;北方文官宅门前也有石报鼓,叫做报鼓石门墩,那不是装大官,就是表示这里是大官的宅子。何氏大宗祠的这座大门是本镇最雄伟的大门了,比那些佛寺道观的大门都气派漂亮。这座大门看上去虽然是五间一启的王府大门,可是所有细节都和北方的王府大门不一样,很开眼。看来,这座古镇上何家后裔众多,而且事业蒸蒸日上,他们既要感谢祖宗福荫,也会不断向祖宗报告成绩。

  看看两边的包台,靠大门的一间里挂着岭南风格大灯笼,在灰蒙蒙的建筑里非常亮眼,上面还写着“留耕堂”的名号南充祭祖宗族祠堂

  沙湾这个地方在唐代之前还是一片海湾,临近北江入海口南充祭祖宗族祠堂。随着北江带来的泥沙沉积,这里逐渐形成了一大片冲积平原,在珠江三角洲内叫做番禺冲积三角洲,其规模仅次于中山冲积三角洲。当地人把这片地叫做沙田,这也是沙湾地名的来历。到宋代的时候,沙湾这里已经有了大片的沙田,这沙田的形成既然是天注定,那它一开始肯定是荒地呗。到南宋的时候,沙湾就来了一位广州人何氏,他从朝廷手里拿到了这片沙田的开发许可,就在这里置下了三顷地产种田。据沙湾何氏族谱记载,那是南宋理宗皇帝赵昀的绍定六年,也就是1233年。这位何氏名人鉴,字德明。据说何人鉴置地得到过李昴英的帮助,李昴英也是广州人,南宋的名臣。但是绍定六年的时候李昴英还只是福建汀州的一个推官,七品而已,应该不大可能帮助何人鉴在番禺置地,这里有何氏攀附权贵的嫌疑。何人鉴的四子之首何起龙取得了宋理宗淳祐十年(1250年)进士的功名,入朝做了太常寺正卿,相当于礼宾司长,主管礼乐和祭祀等事业。既然朝里有人,那何家在沙湾当然就越来越兴旺,又置了三顷沙田地,然后不断置入逐渐扩大的沙田,人丁也渐旺。何人鉴去世后葬在了广州,也就是叶落归根的意思,在白云山上找了一块风水宝地修了墓。那座墓据说还在,叫何人鉴墓;另外还有一座“姑嫂坟”,这是何人鉴夫人和妹妹的合葬墓,可能是何人鉴的原配夫人,继室葬在何人鉴墓。何人鉴去世后,他那管朝里祭祀事务的儿子虽然把他葬在广州,却在沙湾建了祠堂祭他,并且把他命名为“何氏四世祖”。这座祠堂就是现在这座留耕堂的最初版本,这是南宋恭帝赵显的德佑元年(1275年),至今已经有七百多年。虽然沙湾有了祠堂,但据说何家每年还是要举家去广州祭四世祖德公何人鉴。我们知道祠堂这种建筑里面是缺不了火的,香火肯定少不了,祭祀的时候蒸煮供品也要生火。一旦有火,这座祠堂肯定会被失手的火毁来毁去;然后又被特肖的子孙不断盖来盖去。每一次火后重建,这座祠堂的规模就会扩大,这也是火中涅槃的一种形式。最大的一次毁坏是清代初期海禁,何家和其他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宗祠也被荒废。直到康熙22年(1683年)解除海禁,何家迁回后于康熙39年开始大规模重建宗祠,康熙55年完工。我们现在看见的就是清代康熙55年(1716年)重建的。当然后来又有修葺,但是规模和格局没有变化了。到明清时期,何氏已经是沙湾顶级家族,买沙田已经不能满足家族经济发展的需要,他们就开始了造地,围海屯田。既然何氏是沙湾最大的家族,当然这座何氏大宗祠也就是沙湾最大的祠堂,比其它所有寺庙观宫都大。1989年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后,最近一次重修是2012年。

  进了大门就是一座石牌坊,一尺高基座,四柱三楼歇山顶南充祭祖宗族祠堂。上面是灰雕屋脊,没有脊吻,一头是再回首的砖雕龙头;另一头是龙尾,这叫龙脊。檐下也是带基座的木制如意斗拱,石雕横枋,石雕额枋。这是一座岭南风格的牌坊,很经典。

  额枋上的题字“诗书世泽”可是出自名家之手,明代大儒陈献章,因其居住广州白沙里,民间称其为“陈白沙“南充祭祖宗族祠堂。陈献章在明代正统十二年(1447年)乡试考过第九名,第二年进京会考,只中了副傍,在国子监读书。景泰二年又参加会试,又落第,遂游学天下。成化二年(1466年)又进京游太学,有国子监掌门叫做祭酒的邢让出题考陈献章,题目“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就是宋代诗人杨时的《此日不再得示同学》二十五韵。陈献章做《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诗,其中有“道德乃膏腴,文辞固秕糠。俯仰天地间,此身何昂藏。”邢让惊极,疑为真儒复出。陈献章由此名扬京城,做了一段小官后回乡开堂说学,威震天下。陈献章在宋代程朱理学之后创立了白沙心学,开创明代心学发展,使其最终成器于王阳明。陈献章明代弘治十三年(1500年)去世,万历二年(1574年)朝廷在其家乡敕建陈白沙祠,万历十三年(1585年),皇帝下诏准其从祀孔庙,是岭南历史上唯一从祀孔庙之人。这题字的落款是翰林国史检讨陈献章,这个名号是邢让发现其才华后向吏部推荐所得的一个芝麻官,相当于吏部的文案校对,他在成化五年便辞去此官回乡说学。这样算来,这额枋上的题字就是1466年到1469年之间的。此枋上还记有“康熙丙申蒲月吉旦重修”,那就是1716年重建时新刻的额枋。既然祠堂里有如此规模的一座石牌坊,那一定是有朝廷敕建因素的。

  这座牌坊装了红油门扇,平时不开,要走两边通往后面庑廊的旁门南充祭祖宗族祠堂。因此,这座牌坊又兼做祠堂的仪门,祭祀大典的时候才开门,官员到此下马,女眷到此下轿。

  进了仪门是一个大天井,应该叫庭院了,两边是庑廊南充祭祖宗族祠堂。看看正殿,规模非常大,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硬山顶,人字侧山墙。镂空砖雕正脊,脊端上没有脊吻。中间三明间,两边是透空砖雕窗棂。正厅下面是三尺高花岗岩台基,前面有一座不小的月台,月台前面的石刻看上去很古老,据说是元代原件。通常,祭祖之后是要唱戏的,这座月台应该也是有戏台功能的。他们的介绍里说,每年何家会模仿宫里的千叟宴,把族中60岁以上老人请到这里吃席,还发红包。我没敢问他们这些老人里除了老爷爷以外,是不是也含老奶奶。

  这座正厅叫做“象贤堂”,堂内的梁枋柱椽都刷了黑漆,没有天花,直接露明南充祭祖宗族祠堂。横梁上挂满了各种刷新以后的匾,都是红底金字,只有前金柱横梁上的一块“忠孝传家”匾是蓝底金字。

  “象贤”是四世祖何人鉴的号南充祭祖宗族祠堂。后金柱横梁上的“大宗伯”匾是洪武年间相当于广东省长的郑允成所书,大宗伯说的是五世祖太常卿何起龙,唐之后各代的礼部尚书称做大宗伯。其它那些都是科举上榜的喜帖。大宗伯匾隔壁的匾上有密密麻麻的小字,还有“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字样,仔细一看,原来是洪武年间何子海中进士后被授“凤阳府邳州睢宁县丞”时的委任状。从布置上看,这座象贤堂应该是宗族核心层议事堂。前方虽然没有 台,但是有一架屏,这是祝寿屏,是清代光绪年间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都督两广总督张之洞所题。张之洞担任兵部尚书和两广总督是因为中法战争,他在此期间给何家题写贺寿屏,一来肯定是因为何家当时是广东地方豪绅;二来估计是张之洞来何家为抗法筹集粮饷。

  象贤堂之后还有一进院落,正厅和前面的象贤堂面阔一样,也是五间带檐廊南充祭祖宗族祠堂。两边只有一间庑廊,所以天井就很小。以前面象贤堂地面为基础,后殿又有一座三尺高台基。这样一来,从外面进入祠堂,在石牌坊仪门有一尺基座升高;到前殿象贤堂有三尺升高;最后到这座后殿又有三尺升高。

  这座后殿就是留耕堂,里面正中是供桌,上面摆着花瓶香炉南充祭祖宗族祠堂。供桌后面就是神龛,金漆木刻,里面按顺序摆着沙湾何氏历代先祖的牌位。神龛上方中柱横梁上挂着“留耕堂”的横匾,也是陈献章所题。

  

  留耕堂东墙根底下挂着沙湾何氏祖先画像南充祭祖宗族祠堂。后面单人画像是“何氏四世祖德明公”,也就是何人鉴。前面的夫妻画像是“何櫐公太祖”和夫人,这个应该是不确定的。沙湾何氏族谱是从四世祖何人鉴开始算的,连和“姑嫂坟”葬在一起的三世祖都没有算,那可是何人鉴的父亲。所以说,沙湾何氏四世祖何人鉴祖上是谁人?无考。

  

  这回对了,前殿象贤堂是这座宗祠的享殿,也就是先祖享受后代祭拜的地方;后殿留耕堂则是宗祠的寝殿,就是先祖平时入寝的地方南充祭祖宗族祠堂。祖先的牌位日常供在寝殿里,每年春秋二季族祭大典的时候,头一天先把祖先牌位移出来摆好。典礼当天一早摆上供品,然后族长带着全体族人行祭拜礼。典礼之后,再把这些牌位移回去。享殿平时作为族长召开核心领导小组全会或者常委会的地方;需要的话,代表们可以立即步入后殿向祖先发誓。

  宗祠的布局大同小异,基本都是前面享殿、后面寝殿南充祭祖宗族祠堂。北京的太庙在寝殿之后增加了一座独立的祧殿,是清代增加的,是清朝立国之前追谥的各代先祖的寝殿。

  看完这些古旧的村镇建筑,肚子也就基本饿得差不多了南充祭祖宗族祠堂。在何氏大宗祠天街前面有一架水塘,隔着水塘就是餐饮群,肚子饿的游客都在群里吃饭,吃饱之后就在旁边一棵大树底下站着,树上开满了紫荆花。

  

  我们肯定入乡随俗,在这个群里吃饭,去那紫荆树下剔牙南充祭祖宗族祠堂。诸事妥当之后,踏上回程之路。

代祭祖祭祀视频 点击播放!

代烧-001.jpg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www.wangzijinci.com/post/28992.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