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周南王氏宗族亲情之渊源 枣阳纪行:枣阳祭祖宗族祠堂

  自三月十二日玉杰告知,湖北兴祖后裔,去牛寨寻根认祖,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喜讯以来,我都兴奋异常,并于二十六日下午同玉杰商定,在适当的时机前往枣阳共庆这一宗族盛事枣阳祭祖宗族祠堂。终于在四月三日下午实现了这一愿望之行,洛阳与枣阳相距八百里,时隔六百年,多少沧桑兴衰之变,都没有阻断这一浓郁的宗族亲情。

  我们一行八人,计有玉杰、博民、春季、喜帆、鸣鹤、喜社、章来和我,从汝阳,鲁山,经南召、南阳,过邓州、襄樊,乘车四小时就进入枣阳境内枣阳祭祖宗族祠堂。当我们下去高速公路时,枣阳的王氏宗亲数人,已在此迎侯我们许久了。旋即引迎我们到一家豪华的宾馆中休息,并积聚了十多位当地王氏宗亲的诸辈象贤。既有已经退休的老人,也有在职的壮年,个个热情洋溢地接待我们这些来自“老家牛寨”的亲人,其中有两位老年族人的言行,真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二十三世的润亚一面把自己写的一首《寻宗感怀》诗给我,一面哽咽的诉说着:“多少年来只知道老家牛寨,我们是古宝爷的后代,但不知在何处,现在终于团圆了”。另一位十分高兴地把他珍藏的已经发黄的写着《周南王氏宗谱》的家谱给我。我大致浏览了这本和我家那本同名族谱一样,都是周南王氏的同宗一家的家谱。还有一位名叫海滨的族中壮年,据说他是枣阳文化局的局长,他躬谨地把自己编著的两本有关枣阳文史、景观和经济的书籍送给我。

  所有来此相会的族人,无不对这次六百年后的宗亲团聚,欣喜异常,以至于晚宴席间“老家牛寨”、“千里根缘”的颂语连绵不断枣阳祭祖宗族祠堂。针对大家所说的“牛寨”一词,我顺便介绍了祖籍何以称“牛寨”的传说。一说“牛寨”是由“牛栅”一词的演变而来的,因为此地是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时,用于圈牛的栅栏。另一种说法是这是元朝牛时中所建的寨村。但从来就没有寨墙的痕迹,也没有一家姓牛的人家在此居住,历来就是周南王氏的祖籍地。晚宴在亲欣愉悦的气氛中结束,并由族人引领我们浏览了刘秀出巡时的兵马俑的夜景,从而使帝乡枣阳的影像隐现在来者的记忆中。

  豫鄂两省周南王氏与时俱进的宗族亲情,如此浓郁交织,是有其历久弥坚的渊源的枣阳祭祖宗族祠堂。扼其要者,首先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亲情关系,枣阳的兴祖和嵩县的聪祖是同胞兄弟,都是始祖古宝公的孙子,纪祖的儿子,昆仲五人,长安次宗三兴四聪五钦。安祖无嗣,宗祖由其儿子另立宗支,迁坟外出,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又续入《周南王氏宗谱》中。兴、钦二人在古宝爷因靖难之变去世之后,由于家遇火灾和饥馑,被迫外出谋生。从此,历代《周南王氏宗谱》中总是记载着“不知其所往”,以期有朝一日的音信。同样,远在枣阳的兴祖后人,不论何时、几代,从不忘记自己“老家牛寨”和“古宝爷的后代”。可见相隔千里,历经三个朝代的六百余年的没有音信,但都还记着是同一个祖先的后代,充分说明了血缘关系是宗族亲情的自然基础。它不仅是宗族内部和谐兴盛的基因,而且是形成家国情怀的激素,促使民族凝聚的力量。

  除了血缘关系这一自然基础之外,宗族亲情还取决于一个家族的家风、文脉等文化传承枣阳祭祖宗族祠堂。周南王氏自其始祖古宝公以来,就是文化传承十分浓郁的家庭,其本人就是鸣皋伊川书院的山长,以品德和学识享誉乡里,终于洪武初年以“贤良方正”被荐入朝,并以少保之职先傅太子继傅太孙,其实这都是教书育人的教师。教师这一家乘文脉,一直就是我周南王氏族人的质地,虽少有封疆大吏的高官,但历代多以文取胜,无论是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等,都是学位衔称,尽管也有进入仕途的,但多是基层的地方职官,绝大多数都是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尤其是近代以来,从事教学的王氏子孙越来越多,每一代都有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中任教的,不仅有中小学教师,而且任教于大学的也不再是少数。这种知书达理、尊师重教的传承,显然是古宝公开创的家族文脉的展现。

  教书育人虽是宗族的职业文脉,但宗族亲情的培育,还依仗族训家规的助推与激扬枣阳祭祖宗族祠堂。周南王氏“贤良方正”的品质,是和其严明的勤俭、孝悌、忠恕、笃学的家规分不开的。勤俭、孝悌是兴业齐家之本,忠恕笃学乃处世立身之道。六世祖守诚公的以德报怨,彰善瘅恶,十世祖溯维公为官清、慎、勤、廉,居家则修舟桥、设义茔、建宗祠、修家谱,既慎终追远于先祖,又造福乡里于一方,从而使家族与乡情纯樸与敦厚。

  如此浓郁的族谊乡情,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豫鄂两地风尚虽异,但族内象贤之多,却是如出一辙以一贯之的,正是由于宗族象贤的作用,才有其所在地域的乡贤辈出枣阳祭祖宗族祠堂。这次枣阳之行所闻所见的王氏乡贤的诸多事绩十分惊喜。尤其是《医学新元》和那两本《帝乡—枣阳》这三本著述,使我深深感到作者的浓郁乡情,他们热爱家乡,恩惠邻里,造福一方的行为,将永载于枣阳史册,并植根于人民心中。《医学新元》不仅是仁德医术泽沛一方的著作,同时也是中医科学发展史上的一颗明珠。《帝乡—枣阳》更是热爱乡情的浓缩影像,而且把一个地方的景观、风尚和人情展现于世人。不仅增强了当地名胜古迹的声名,并且助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乡贤文化虽是一域的基层文化,但它却是孕育家国情怀的基因,也是宗亲文化的核心之一。

  乡贤文化只是宗亲文化的衍生,而宗亲文化的内涵则是十分丰富的,包括人伦、义礼、族训、家规和文脉、血缘等所凝聚的情感意识枣阳祭祖宗族祠堂。枣阳周南王氏族人所表现的家族亲情,除上述我们初来乍见时的激情之外,次日祠堂开工典礼时,数百个老少族众,在我们到达之前,就已经聚集到离县城六十里的洛北村,这里是兴祖的当年发祥地,也是现在族人的聚居区。在我们到达这里时,许多族人都围拢过来迎接我们,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相互交谈。特别感动的是有一位五十几岁的妇女,紧扶着我的胳膊说:“我特地带我在武汉工作的孩子和我来看望从老家来的长辈们”,既家常又恳切。经过约一个小时的室内茶叙之后,我们一起到村边的空旷场地,参加祠堂建筑的开工典礼。典礼简约而隆重,所有与会者都以喜庆而又肃穆的神情参加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宗族庆典。玉杰应邀在会上发言,在祝贺周南王氏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之后,又概述了嵩县王氏自古宝公近七百年来的历史、文脉、家规和族风、人缘等的传承,并受到与会宗亲众人的欢迎。仪式结束之后,我们又到十里之外的一个山坵上,去拜谒兴祖之墓,诚心叩祝这位600多年前的先祖,来此披荆斩棘,拓荒创业,造福子孙,荫庇后代,致使周南王氏枝繁叶茂,豫鄂两地族众逾万,家和业兴,躬身告慰,孙等归矣。事后到一小镇,饭后即谢辞当地宗亲,驱车北往,走桐柏,过唐河,经舞钢,直奔伊洛而回。

代祭祖祭祀视频 点击播放!

代烧-001.jpg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www.wangzijinci.com/post/29290.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