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三垟应宅应氏世荣录(转载):应城祭祖宗族祠堂

  应姓在百家姓中居第115位,据相关资料,当代应姓人口约30万,浙江约占一半;其次为安徽、江西、上海、江苏、福建应城祭祖宗族祠堂。浙江应姓主要分布于永康、温州、台州、宁波,温州以瓯海、龙湾、平阳、洞头为多,而瓯海以三垟应宅和南白象前林最为集中。

  应宅,顾名思义为应姓人居所,桥棚是应宅的一部分应城祭祖宗族祠堂。桥棚陈姓为入赘应冼公(元末明初?待查)家门之后,应宅其他姓族皆为后来迁入。

  应姓源出姬姓(黄帝之姓),始祖仁寿公讳韩,号儒林(公元前1100年间)为周武王姬发第四子应城祭祖宗族祠堂。武王立周,儒林公被封为应国(今河南应城),为应侯。《国语·郑语》:“当成周时,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 。《左传》:“邗、晋、应、韩,武之穆也”,穆即子嗣。由于古礼诸侯不祖天子,子孙遂以应为姓,故应侯儒林公为应氏第一世祖。《诗经》有对应侯的歌颂:“媚兹一人,应厚顺德” 。春秋时期,姬姓应国在史籍记载中消失,后世有云亡于楚。至秦朝,丞相范雎亦封应侯,但已与姬姓应国无关。

  至秦汉间,应姓有史可考的名人有:应曜(第二十八世,约公元前200年),秦灭后隐淮阳山中,不受汉高祖徵召,时有“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之说应城祭祖宗族祠堂。帝敬其节,赐“汝南郡”。应姓嫁女漆器上书:“汝南遣适”即源于此。此俗直延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圆木器具不再流行。应郴(第三十四世,公元126年左右),东汉名士,成语“杯弓蛇影”之出处即其请下属喝酒的故事。应劭(约153—196年),东汉著名学者,曾任泰山郡太守。一生著述丰富,有《驳议》三十篇、《汉书集解》、《汉书官礼仪故事》、《律略》、《风俗通》等。三国及魏晋时期,应瑒(第三十八世,公元230年间)、应贞(第四十世,公元260年间)均以诗文名世。前者与曹植等并称建安七子。曹植《送应氏》诗:“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后者代表作《临丹赋》在文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两晋之交,应詹公字思远(第四十六世,公元279-331年间),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人,随晋元帝渡江,建军功被授予武功大夫应城祭祖宗族祠堂。其后明帝、成帝器重有加,封其为镇南大将军、平远冠阳候等。建元初,康帝加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据后唐人考证,杭州六和塔即应詹公之墓。公长子应玄占籍永康大田里(也称官田,今永康市芝英镇一带),故大田里应氏为南顿应氏一脉。

  南宋初,永康可投应孟明公字仲实(第六十六世,公元1138-1219),少入太学应城祭祖宗族祠堂。应宅应姓以孟明公为始祖,世代流传的太公爷是太子伴读即原于此。公登隆兴元年(1163)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按擦使、礼部侍郎等,卒赠少师。公曾拒韩侂胄使诬陷宰相赵汝愚,宋史云:“士论以此重之”。 公家门兴盛,子孙繁昌,一门六进士。除长子应谦之(提刑公派)支下居可投祖宅外,余子后人大都外迁。

  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孔柏公(应宅应姓始迁祖,孟明公五世孙,从事公三世孙)随父应诚(时任福建兴化县令)居闽,游学故乡途中留连温州应城祭祖宗族祠堂。随后迁入温州城内迎恩门(西郭门)。居七年,甲午(1234)转迁仙垟(仙源)。官田应氏大宗谱有公名并有像。惜古谱毁于文革。《可投应氏宗谱》有关于从事公的记载,但其为孟明第几子所出未详询。此外,《可投谱》对孟明公子辈的记载与《应宅谱》所载略有出入,姑存疑。

  孔柏公育二子:长子宗耄公(1240-1323),次子宗珙公(1245-1316?),分为北房、南房(老二房),为应宅应姓二世祖应城祭祖宗族祠堂

  三世祖则安公,字佰康,(旧谱轶,生卒年不可考)宗珙之子,曾任福州判官应城祭祖宗族祠堂

  四世祖政公,名允中,号节斋(旧谱轶,生卒年不可考,据其上下世代推算和职辖,应为元末人)应城祭祖宗族祠堂。谱载其擢奉训大夫(从五品),总管江淮(江浙行省前身)财赋。公多才艺,博览群书,享有清名,惜史册不传。在此顺提一下,元末温州沿海有士绅应允中起乡兵抗方国珍,后战死半野桥(当在温岭一带)。当时方国珍从福鼎海边向温州进攻,战役范围波及台州南面,此应允中是否彼应允中?应宅应氏族谱为明代始修,当时已传至十一世。有无误记或因顾忌而曲书的可能?

  五世祖,均锡公,仙垟派祖;寓玉公,后垟派祖;福同公,杜岙溪祖;冼公,应宅桥棚祖应城祭祖宗族祠堂。(以上诸公为元末人,生卒年待查)

  六世祖文恩公,字廷榮应城祭祖宗族祠堂。(旧谱轶,生卒年不可考)曾任明京师锦衣卫校尉。

  七世祖惟爽,洪武庠生,号方塘居士,邑庠生,七品散官应城祭祖宗族祠堂。八世祖应本公,字肃超,惟爽公子(生卒年待查),自洪熙纪元(公元1425)起执掌乡税。谱载公发先业益振,且乐善好施。天顺三年(1459年),受官方立碑旌表,石碑(俗称:圣旨碑)尚存于应宅祠堂。

  九世祖炳庵公(1445-1510),承父职掌乡税,秉父志赈灾济困应城祭祖宗族祠堂。夫人陈氏,生子一,女二。长女适永强学人、明弘治榜眼、礼部尚书王瓒(1462-1524)。公品德高尚,贫富不二,誉满乡里。公之墓在慈湖北山,墓前有王赞撰写碑记,文革后,墓与碑记无存。

  十一世祖南泉公(生卒年待查),曾任江西南安府南康县主簿,朝廷旌表义门应城祭祖宗族祠堂

  十二世祖(生卒年及名号待查)炳庵公孙,曾修族谱应城祭祖宗族祠堂。十四世祖直斋公(生卒年待查),清时本邑庠生,杜岙溪派。

  十九世祖德修公,号纯甫(生卒年待查),清代人应城祭祖宗族祠堂。谱载为迪功郎,此为前朝官衔,清不设。谓之迪功郎,应是根据其身份、地位相当而称之。这如同将知县称为县令,将主持朝政的官员称为宰相,民间风习使然。迪功郎不是大官,但总是有功名之人,故为人敬重。关于纯甫公,近从网上看到一幅晚清书法,是题赠纯甫公一幅扇面。由于行书偏草,勉强辨认并抄录如下:“远望纷珠缨,近观转雷霆。人言水出奇,意使行人惊。人惊我何得,定非水之情。水亦有何情?曰物以赋形。处高势趋下,岂乐与石争。退之亦溢人,强之不平鸣。古来贤达士,初亦励躬耕。意气或感激,邂逅成功名”。落款:书以应纯甫先生正 小邨 丁?? (印)。??二字或为岁序,疑为公遗物。

  二十世祖际滮公,又名际浩,号池卿(1847-1922),德修公次子应城祭祖宗族祠堂。公为光绪贡生,家学渊源,文名蜚声永嘉。谱载公七十寿序和寿诗多首,中有云:“群贤荟萃赋莱台”,可见当时盛况。此录寿诗两首:

  徐延寿(自称侍教生应城祭祖宗族祠堂,当为地方官员)八首录一:

  汝南门望世相传,更喜仙筹衍大年应城祭祖宗族祠堂。阆苑荣徴颁束帛,临雍华宴设嘉笾。

  称觞争颂林壬福,赐杖如逢太一仙应城祭祖宗族祠堂。遥想西垟红叶里,鹿车偕隐乐陶然。

  叶毓滂(池卿公之外甥)八首录一:

  老带庄怀守古风,淮南应劭许相同应城祭祖宗族祠堂。躬行夙懔春冰戒,心地净如秋月融。

  近水楼台都入画,傍墙修竹自成丛应城祭祖宗族祠堂。衔杯坐对河山景,万象离奇一览众。

  此外,学文公旧宅门坊对联:“风廻流水当门□(疑为“驻”或“转”),春暖飞花隔岸来”,传为瑞安大儒孙诒让所书,查孙诒让生卒年为1848-1908,是为同时代人应城祭祖宗族祠堂。以池卿公名望地位,对联为其所书不无可能。为此,笔者曾请书法大家鹿城秀峰先生前往鉴定笔迹。奈字迹自文革被毁,又经岁月侵蚀难以辨认。

  二十一世学文公,际浩公长子,字毓周(育周)应城祭祖宗族祠堂。公幼读私塾,民国时毕业于省立十中,曾任三垟乡长。思想开明,为本乡二五、七五减租领头人。公致力公益事业,为三垟水利工程开发做出贡献,如发动民工竣河造坝,自费建造渡船多艘连接各村。其为乡人谋利益的故事至今尚在老一辈村民中流传,如开凿应宅河浃儿、建立仓谷制度(乡民捐谷备荒用)、创办梧田塘西陈府庙一年一度的黄菱戏等。公于宗族事务也很热心,民国版应宅应氏宗谱即其亲手编写并为之作序。

  进入二十世纪,应宅应姓迁入三垟已近800年,已繁衍至二十六代应城祭祖宗族祠堂。因迁离分析,至今分为仙垟(以应宅为主)、杜岙溪和汪增桥三大主要宗派。亦有零星迁往后垟、沙滩头、汤家桥及鹿城等地,分别得以繁衍昌盛。近年来,应宅应姓突出的人才有农业专家应振土、上海名医应作霆等。

  岁月长河贯穿古今,姓氏渊源维系族众应城祭祖宗族祠堂。追怀祖德,不外宗祠谱牒,应宅应姓族谱始修于明代,而现存最早的族谱仅为清道光本,惋叹之余谨抄录并遨述于上。由于资料关系未作深入探究,故中间难免穿凿附会,祈有识者正之。

代祭祖祭祀视频 点击播放!

代烧-001.jpg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www.wangzijinci.com/post/29349.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